
見“ 光火賊 ”。
“光火盜”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根據《新唐書》和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的記載,“光火盜”(或“光火賊”)指明火執仗的強盜,即公開持械搶劫的盜匪。例如:
某些非權威資料(如)将“光火盜”解釋為成語,引申為“人心險惡、狡猾陰險”,認為“光”指無、“火”指善、“盜”指偷竊,組合後比喻不擇手段之人。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為現代衍生或誤讀()。
光火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虛僞狡詐的人,也可以指行為邪惡的人。
光火盜這個詞的部首是火,它是由三個筆畫組成的。
光火盜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後漢書·光武紀》中的記載。當時,光武帝劉秀掌握了漢朝政權,但有權臣窦憲企圖謀反,他假意送美女給劉秀,并對外宣稱是為了表達對劉秀的忠誠。然而,劉秀看破了他的企圖,并将窦憲處死。這個故事後來演變成了光火盜這個成語。
光火盜的繁體字為「光火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光火盜可以寫作「光焱盜」。
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他是個光火盜。
光芒、火焰、盜賊
僞君子、僞善者
真誠、正直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