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彎曲的小路。《後漢書·崔駰傳》:“先人有則而我弗虧,行有枉徑而我弗隨。” 李賢 注:“枉,曲也;徑,道也。”
“枉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主要基于古典文獻和現代詞典的釋義,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分析:
“枉徑”指彎曲的小路,由“枉”(彎曲)和“徑”(小路)組合而成。這一含義在《後漢書·崔駰傳》中首次出現,原文為:“先人有則而我弗虧,行有枉徑而我弗隨。”。李賢注進一步解釋:“枉,曲也;徑,道也”,即強調路徑的曲折性。
“枉徑”是一個以古典文獻為基礎的書面詞彙,核心含義明确,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引用,建議優先參考《後漢書》及權威詞典釋義。
《枉徑》指的是錯誤的、不通暢的道路或方法。它常用于比喻人們行事方向錯誤、走彎路或方法不得當。
《枉徑》的部首是木字旁,拆分之後的筆畫數為8畫。
《枉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論語·為政》篇。繁體字為「枉徑」。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枉徑」一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枉」字的古字形為「罒」加上木字旁,而「徑」字的古字形為「入」加上木字旁。
1. 他走了一條枉徑,結果耗費了很多時間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2. 政府應該提供正确的指導,以免市民走上枉徑。
1. 枉然:形容無益、無果的。
2. 枉法:指違反法律,行為不合法。
3. 枉顧:形容未能得到别人的關心、關注。
1. 彎路:指行走或行動上的繞路。
2. 錯誤:指行為、判斷等的不正确。
3. 歧途:指迷失方向、偏離正确路線。
1. 正路:指正确的道路或方法。
2. 直徑:指從圓形的一點通過圓心到另一點的直線,引申為正确的方法或手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