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arly or late]∶先和後;早和晚
人來的不少,但總要分個先後
(2) [one after another]∶前後相繼;陸續地;接連地
她先後去了美國、英國和德國求學
(1).輔導;輔助。《書·梓材》:“王惟德用,和懌先後迷民。” 孔 傳:“先後,謂教訓。”《詩·大雅·緜》:“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 毛 傳:“相道前後曰先後。”《周禮·秋官·士師》:“以五戒先後刑罰。” 孫诒讓 正義:“謂豫教導之,使民知避罪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然方公之獄治臣也,公傾側法令,先後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後漢書·伏湛傳》:“ 湛 容貌堂堂,國之光暉;智略謀慮,朝之淵藪……實足以先後王室,名足以光示遠人。” 李賢 注:“先後,相導也。”
(2).前後。《禮記·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楚辭·離騷》:“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車騎靁起,殷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别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雉門、兩觀,以先後顯旨。”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五·秦漢書多同》:“ 荀子 《勸學》篇與 大戴 之《勸學》,前面俱同,或句有先後,字有多寡。”
(3).妯娌。《史記·孝武本紀》:“ 神君 者, 長陵 女子,以子死悲哀,故見神於先後 宛若 。” 裴駰 集解引 孟康 曰:“兄弟妻相謂‘先後’。” 司馬貞 索隱:“即今妯娌也。” 唐 韓愈 《南山詩》:“或齊若友朋,或隨若先後。”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高夫人 說:‘ 捷軒 ,你是大将,需要以身作則。把兩位先後送到老營來,舍得麼?’”
(4).猶言晉升和貶谪。《後漢書·皇甫規傳》:“臣在 關西 ,竊聽風聲,未聞國家有所先後,而威福之來,鹹歸權倖。” 李賢 注:“先後謂進退也。言國家不妄有褒貶進退,而權倖之徒反為禍福也。”
(5).高下,優劣。 唐 韓愈 《和侯協律詠筍》:“短長終不校,先後竟誰論?”
(1).先世君王。《書·盤庚中》:“我先後綏乃祖乃父。” 孔 傳:“言我先王安汝父祖之忠。”《漢書·韋賢傳》:“我既此登,望我舊階,先後茲度,漣漣孔懷。” 顔師古 注:“先後,即先君也。” 晉 劉琨 《勸進表》:“賴先後之德,宗廟之靈,皇帝嗣建,舊物克甄。”
(2).已去世的母後。《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王曰:‘先後其謂我何?’” 楊伯峻 注:“先後,其母 惠後 也。”
“先後”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時間或事件的順序
指事物發生的早與晚、前與後的次序關系,強調前後排列的邏輯性。例如:
副詞用法:表示相繼發生
描述多個事件接連發生,如“他先後三次獲獎”。
“先後”既可作名詞強調次序,也可作副詞表示連續性,古義中還有輔助和指代先王的功能。實際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先後是一個常用詞彙,一共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的介紹,同時還會提及該詞的來源、繁體字形、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例句。此外,還會列舉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先後的第一個字是“先”,它的部首是“兒”,總共包含4個筆畫。第二個字是“後”,它的部首是“口”,總共包含7個筆畫。
先後的來源較為簡單,它是由“先”和“後”這兩個獨立的字合并而成的。整體而言,先後表示了一種順序或次序的關系。
在繁體字中,“先”和“後”的字形并未發生太大的變化。隻是在書寫時,筆畫的書寫順序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與現代相比,“先”字有一種古文風格的寫法。而“後”字的古代形式則與現代相似。
1. 他們依照先後順序排隊等候。
2. 這兩個事件發生的先後關系還需進一步研究。
先後的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先後順序
2. 先後安排
3. 先後次序
4. 先後關系
與先後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先行
2. 前後
3. 先來後到
4. 先行一步
與先後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隨後
2. 同時
3. 并列
4. 同步
通過以上對“先後”這個詞的解釋,我們了解到了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代漢字寫法、例句等。同時還了解到了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