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manpower,resources,etc.)be running low;become inadequate;fatigued;tired] 疲勞不堪。也作“疲弊”
曹操之衆遠來疲敝。——《資治通鑒》
亦作“ 疲弊 ”。1.困苦窮乏。《韓非子·大體》:“故至安之世……車馬不疲弊於遠路。”《後漢書·方術傳上·郭憲》:“ 憲 以為天下疲敝,不宜動衆。”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九:“ 契丹 乘西鄙用兵,中國疲敝,陰謀入寇。”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恭勤公》:“ 蜀 中自 金川 用兵以來,府庫空竭,又承 福文襄王 積奢侈後,徵調賦斂無藝,州郡皆疲敝。”
(2).衰敗;腐朽。 宋 洪邁 《容齋隨筆·次山謝表》:“今日刺史,若無武略以制暴6*亂,若無文才以救疲弊……則亂将作矣。” 梁啟超 《變法通議·自序》:“因循不察,漸移漸變,百事廢弛,卒至疲敝,不可收拾。” 梁啟超 《學校總論》:“堂堂大教,乃反藉此疲敝之科舉以圖存……其與亡也相去幾何矣!”
(3).非常疲乏。《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曹操 之衆,遠來疲弊,聞追 豫州 ,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 魯迅 《熱風·隨感錄五十九》:“欲望沒有衰,身體卻疲敝了。”如:精神疲敝的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疲敝漢語 快速查詢。
“疲敝”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人力、資源等消耗嚴重,導緻疲勞困乏或處境艱難。例如《資治通鑒》中“曹操之衆遠來疲敝”,強調軍隊因長途跋涉而疲憊不堪。
也可表示國家或社會因長期戰亂、賦稅過重而衰敗,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出師表》),描述蜀漢國力衰弱。
引申含義
在曆史文獻中,常與“疲弊”通用,但“疲弊”更側重經濟、民生的困苦窮乏,如《韓非子》提到“車馬不疲弊於遠路”,指物資匮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詞典》或《資治通鑒》相關注釋。
《疲敝》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精神或身體上非常疲勞、虛弱、枯竭的狀态。
《疲敝》由“疒”部和“敝”部組成。“疒”是由“疔”和“疖”合并而成的部首,表示與疾病相關的含義;“敝”是一個單獨的部首,表示拙劣或破落的含義。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可以方便地查找和拼寫這個字。
《疲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易經·說卦》中,用來形容對災禍的憂慮和因勞碌而疲勞的心情。
《疲敝》的繁體字是「疲獘」。
在古時候,《疲敝》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疲”字使用了“疒”部的繁體“痺”和“皮”字,而“敝”字則使用了“敝”部的繁體“斃”和“敀”字。
1. 他整夜未眠,工作壓力導緻他感到疲敝不堪。
2. 小明連續奮鬥了幾天,感覺身體非常疲敝,需要休息一下。
3. 這段時間的連續加班讓我精神疲敝,我需要好好調整一下。
1. 疲憊:表示非常疲勞的狀态。
2. 疲倦:表示因為長時間勞累或缺乏休息而感到困倦。
3. 疲累:表示由于長時間的身體或腦力勞動而疲憊不堪。
1. 疲勞:表示因過度勞累而感到疲乏。
2. 疲乏:表示因長時間體力或精神勞動而感到疲倦。
3. 精疲力竭:表示身心疲憊到了極點。
1. 精神煥發:表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
2. 充沛:表示非常充足或充分的狀态。
3. 旺盛:表示充滿活力或精力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