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課勵 ”。督促勉勵。《晉書·孝友傳·顔含》:“ 含 課勵家人,盡心奉養。”《宋書·南郡王義宣傳》:“ 義宣 至鎮,勤自課厲,政事修理。” 唐 柳宗元 《碑陰文》:“農事課勵,厚生克勤,征賦首人,而其人益贍。”
“課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詳細解釋: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表示對他人或自身的嚴格要求和激勵,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晉書》《宋書》等史料。
《課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嚴格教誨、嚴謹訓誡。在教育領域中,課厲常常表示對學生嚴厲的教導,旨在使其改正錯誤、提高知識水平和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課厲》字由“讠”、“刂”和“廠”組成。其中,“讠”是讠部,象征言語;“刂”是刀(刂)部,表示切割;“廠”是廠部,表示堅固穩定。共有12畫。
詞語“課厲”最早見于《周易·大象》記載,意味着對待學生要嚴格要求。後來,這個詞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指導老師對學生的教導方式。
《課厲》的繁體字為“課厲”。繁體字的書寫形式複雜多變,在一些地區和文化背景中仍然廣泛使用。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課厲的寫法可能會有細微差異。然而,基本結構與現代相似,都包含了“讠”、“刂”和“廠”這三個部首。
1. 教師嚴格課厲學生,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态度。
2. 許多學生反對課厲,他們認為教師應當更加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
嚴課、課程、厲學、嚴厲
諄諄教誨、嚴格教導、嚴師
放任、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