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課勵 ”。督促勉勵。《晉書·孝友傳·顔含》:“ 含 課勵家人,盡心奉養。”《宋書·南郡王義宣傳》:“ 義宣 至鎮,勤自課厲,政事修理。” 唐 柳宗元 《碑陰文》:“農事課勵,厚生克勤,征賦首人,而其人益贍。”
“課厲”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課”與“厲”的獨立釋義綜合理解。
一、詞義解析 “課”在《漢語大詞典》中指代考核、督促的行為,例如《後漢書》中“課核殿最”即考核官吏政績;“厲”則包含兩層含義:一為嚴格、嚴厲(如“厲行節約”),二為激勵、振奮(如“厲兵秣馬”)。二者組合後,“課厲”可引申為“通過嚴格考核實現激勵目的的管理手段”,常見于古代官吏考績制度語境。
二、詞源考證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職官文獻,《宋史·職官志》記載“歲終課厲,以诏誅賞”,指通過年度考核決定官員升降。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别強調“凡課責字當用此”,說明其作為行政術語的專業屬性。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言實踐中,“課厲”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北京大學《古代行政制度研究》将其列為中國古代文官制度的九大考核方式之一,與“考課”“磨勘”等制度并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該詞與“課勵”存在語義差異,後者側重精神鼓舞,而“課厲”更強調制度約束。
“課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分析詳細解釋:
主要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表示對他人或自身的嚴格要求和激勵,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晉書》《宋書》等史料。
把與草民策名委質長須超類絶倫赤熱觸類而長大概當康大雜院登簿典程敵區蠹棍楯瓦鵝素鳳陽撫按高曜戈樓公請工整彀騎還跸漢臯珠禾把畫迹黃屋朱輪幻想昏忳楷木季庫謹謹錦組可哀瞵視碌碌無為綸連魯儒旅幕女宗漚榔批鱗破瓦頽垣蒲鞯蜣螂之轉戚容全能冠軍擾襲宂将散見石郭蕣顔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四言八句統楫畏迫躗言無失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