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蠟梅。多年生落葉灌木。葉橢圓形,對生。冬末至初春先葉開花,花芳香。花瓣黃似蠟,故稱。香氣甚濃者稱“檀香蠟梅”或“馨口蠟梅”,花瓣完全呈淡黃色者稱“素心蠟梅”,均為著名觀賞品種。花可提取芳香油,亦可入藥。
“剌梅”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一、植物名稱(發音:là méi) 即蠟梅,屬多年生落葉灌木,特點包括:
二、成語(發音:lá méi) 形容言辭尖刻、不留情面:
注意:兩種含義發音存在差異(四聲 vs. 二聲),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涉及植物學描述,通常指蠟梅;若用于評價語言風格,則為成語用法。
剌梅(là méi)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為剌(刺)梅(梅花),形容剌梅花的美麗和刺人的特性。
這個詞的部首是刀(刂),左邊的部分代表“刺”的意思。拆分部首後,剩餘的部分是梅(梅花的梅),所以這個詞的構成部分是“刀”和“梅”。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剌梅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剌梅一詞形成于唐朝,最早見于《金剛經注》。古代有位僧人以剌梅花刺傷自己的手指,以此證明剌梅的美麗和剌人的矛盾性質。後來人們便用剌梅來形容有刺人特性的事物。
在繁體字中,剌梅的寫法為「剌楣」。楣代表梅花的意思,與「梅」字的意義相同。
在古代,剌梅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東漢時期,剌梅可能寫作「剌杩」,而在北魏時期,可能寫作「剌梅」。
1. 他的話語像剌梅一般直接而刺人。
2. 這個刺青藝術品以剌梅為靈感,展現了獨特的美麗和犀利。
3. 梅花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常常用來比喻高潔和剌梅。
組詞:剌刺、剌傷、剌透、剌入
近義詞:利刺、尖刻、尖銳
反義詞:柔和、溫和、溫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