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擲鲸吞的意思、鳌擲鲸吞的詳細解釋
鳌擲鲸吞的解釋
比喻文辭氣勢磅礡,跌宕起伏。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偕計》:“龍浮馬負之圖,已曾抉奧;鼇擲鲸吞之句,無不深研。”亦作“ 鼇擲鲸呿 ”。 清 宋荦 《漫堂說詩》三:“至於 杜 之海涵地負, 韓 之鼇擲鲸呿,尚有所未逮。”
詞語分解
- 鳌的解釋 鳌 (螯) á 傳說中海裡的大龜或大鼈。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 鲸吞的解釋 像鲸魚一樣地吞食,多用來比喻侵吞土地大則鲸吞虎據。——《舊唐書·肖銑等傳論》詳細解釋.被鲸魚吞食。 唐 杜甫 《渼陂行》:“鼉作鲸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 明 何景明 《觀漲》詩:“鲸吞鰲橫那可
網絡擴展解釋
“鳌擲鲸吞”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áo zhì jīng tūn,主要用于形容文辭氣勢磅礴、跌宕起伏的文學風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比喻對象:文辭或文章的氣勢宏大,起伏激烈,如同巨鳌翻騰、鲸魚吞海般壯闊。
- 近義詞:可替換為“鳌擲鲸呿”,兩者含義相近。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明代陳汝元的《金蓮記·偕計》,原文為:“龍浮馬負之圖,已曾抉奧;鳌擲鲸吞之句,無不深研。”。
- 後世引用:清代宋荦在《漫堂說詩》中評價杜甫和韓愈的文風時,也提及此詞。
3.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通常作定語,修飾文章或文辭。例如:
- “這篇文章寫得鳌擲鲸吞,讀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 “韓愈的詩文常顯鳌擲鲸吞之勢。”。
4.延伸理解
- 意象來源:成語結合了“鳌”(傳說中海裡的大龜)和“鲸”兩種巨型生物的動作,通過誇張的比喻突出文字的力量感。
總結來看,“鳌擲鲸吞”多用于文學評論,強調作品在語言表達上的雄渾與動态美,適合描述豪放派詩文或氣勢恢宏的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鳌擲鲸吞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勢力吞并或吞噬其他人或勢力,追求權力和財富的貪婪行為。這個成語非常形象地描繪了一隻巨大的鳌吞噬了鲸魚一樣,形容極端貪婪和強大的自我吞并行為。
根據這個成語的結構,我們可以拆分它的部首和筆畫。其中,“鳌”字的部首是魚,在常用漢字中屬于魚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7筆。而“擲”字的部首是手,屬于手部,總筆畫數為13筆,“吞”字的部首同樣是口,屬于口部,總筆畫數為6筆。
關于這個成語的來源,據說它出自明代楊慎《青塔集》所寫的《歲寒三友圖》詩:“鳌擲鲸吞苟得志,焚舟破釜始無憂。”這裡用來比喻山賊劉洪的行為極其貪婪殘暴。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于形容任何極端貪婪和強大吞并的行為。
關于繁體字,鳌擲鲸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鰲擲鯨吞」。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大緻相同,沒有明顯的差别。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這個公司鳌擲鲸吞地吞并了競争對手的市場份額。
2. 這位富商憑借鳌擲鲸吞的手段,積累了巨額財富。
3. 這個政治家的目标是鳌擲鲸吞整個政治體系。
一些相關的詞語有:霸道、壟斷、吞并、掠奪。
一些近義詞有:貪婪、蠶食、侵吞。
一些反義詞有:和平共處、合作、分享。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