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發口的意思、發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發口的解釋

開口。《史記·張儀列傳》:“ 楚王 大怒,發兵而攻 秦 。 陳軫 曰:‘ 軫 可發口言乎?’” 晉 成公綏 《嘯賦》:“動脣有曲,發口成音。” 唐 杜甫 《百舌》詩:“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四》:“ 雅宜 不喜作鄉語,每發口必官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發口”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古籍中的含義(側重“開口、發言”)

  1. 基本釋義
    指開口說話或發聲,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史記·張儀列傳》記載陳軫請求發言時提到:“軫可發口言乎?”
    • 晉代成公綏《嘯賦》描述:“動脣有曲,發口成音。”
    • 唐代杜甫《百舌》詩:“過時如發口,君側有讒人。”
  2. 擴展用法
    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使口腔産生某種狀态”,如佛經中提到的“發口香”(使口腔散發香氣)。


二、現代口語中的含義(側重“言辭激烈”)

  1. 基本釋義
    形容言辭刻薄、激烈,多用于形容争執或口舌沖突。例如:

    • “他們在會上發口争辯,互不相讓。”
    • “常因小事發口,導緻關系緊張。”
  2. 結構分析
    由“發”(發表)和“口”(話語)組成,強調帶有攻擊性的語言表達。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史記》《嘯賦》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發口

發口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演講或者講話的過程中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經常跳躍跳脫的說話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發口的拆分部首是發(fā),它的整體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

發口來自于日本,是從日本語言中借用過來的。在簡體中文中,使用的是“發”字,沒有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發口用的是一個類似于“口”字形狀的方框,上部有兩個橫折線表示斷續或口吃的意思。

例句

1. 他心裡緊張得發口,一時說不出話來。

2. 演講時要注意充分準備,避免發口現象的出現。

組詞

發言、發言人、發問、發話、發聲、發音、發表

近義詞

口吃、結巴

反義詞

流利、順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