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熔化金屬。《周禮·考工記序》:“鑠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亦指熔化的金屬。《韓非子·五蠹》:“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 盜跖 不掇。不必害,則不釋尋常;必害手,則不掇百溢。” 陳奇猷 集釋:“《説文》:‘鑠,銷金也。’案正在銷之金,溫度甚高,故 盜跖 不取。” 漢 桓寛 《鹽鐵論·诏聖》:“夫鑠金在鑪, 莊蹻 不顧;錢刀在路,匹婦掇之。”一說指精美的金子。《史記·李斯列傳》:“鑠金百溢, 盜跖 不搏者。” 司馬貞 索隱:“《爾雅》:‘鑠,美也。’言百溢之美金在於地,雖有 盜跖 之行,亦不取者,為其財多而罪重也。”
(2).謂傷人的讒言。《楚辭·九章》:“故衆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王逸 注:“言衆口所論,萬人所言,金性堅剛,尚為銷鑠,以喻讒言多,使君亂惑也。” 唐 司空圖 《狂題》詩之三:“交疏自古戒言深,肝膽徒傾緻鑠金。”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事喜敗而忌成,言鑠金而銷骨。” 清 陳夢雷 《東行口占》之三:“鑠金祗為招羣忌,投杼何當慰母疑。”
“铄金”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物理過程
指通過高溫使金屬熔化的行為,如《周禮·考工記序》記載“鑠金以為刃”,即熔化金屬鑄造兵器。
這一過程也引申為金屬熔化的熾熱狀态,如《韓非子》提到“鑠金百溢,盜跖不掇”,形容高溫金屬無人敢觸碰。
象征意義
熔化金屬的過程常被賦予“鍛造、精煉”的意象,如形容才能需經磨砺才能提升(類似“百煉成鋼”)。
該詞核心含義為“熔化金屬”,後衍生出語言傷人與光輝璀璨的比喻義。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或成語進一步判斷。
《铄金》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把金子熔化成液體。另外,它也常用來比喻鍛煉和提煉人的品質、能力或才華。
《铄金》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钅”(金字旁)和“金”(金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铄金》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陳留賈誼傳》中。在文中,賈誼通過“铄金煉器”來形容得到磨練的人變得更加出色。
《铄金》的繁體字是「鑠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廣韻》所載的古文字形,「铄」的古字寫法是「爍」。
1. 通過這個困難的項目,我們能夠鍛煉出一個铄金般的團隊。
2. 他的努力和毅力如同铄金般,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
煉金術、熔化
淬煉、鍛造、提煉
樹敵、敗壞、敝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