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貌的意思、樸貌的詳細解釋
樸貌的解釋
樸實的外貌。 清 周亮工 《朱靜一詩序》:“ 朱靜一 先生樸貌坦衷,與人言訥不出口。”
詞語分解
- 樸的解釋 樸 (樸) ǔ 沒有細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飾:樸素。樸實。樸厚。樸質。 樸 ò 落葉喬木,葉橢圓形,上部邊緣有鋸齒,花細小,色淡黃,果實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樸 ō 〔樸刀〕古代的
- 貌的解釋 貌 à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樣子:禮貌。貌合神離。道貌岸然。 外觀:全貌。 古書注解裡表示狀态、樣子,如“飛貌”指飛的樣子。 描繪,畫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樸貌”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釋
樸貌(pǔ mào):指樸實的外貌,形容人外表樸素、不加修飾,強調内在與外在的統一性。該詞多用于文學描述,帶有褒義色彩,體現人物性格的坦率與自然。
出處與例句
- 經典出處:
清代周亮工在《朱靜一詩序》中寫道:“朱靜一先生樸貌坦衷,與人言訥不出口。”
(釋義:朱靜一先生外表樸實、内心坦蕩,與人交談時言辭質樸。)
結構解析
- “樸”:本義為未經加工的木材,引申為樸素、不加修飾。此處讀作“pǔ”,與“樸素”同義。
- “貌”:指外貌、容貌,側重外在表現。
使用說明
- 語境: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形容人物品行與外貌一緻的特質。
- 近義詞:樸素無華、質樸無華。
- 反義詞:華而不實、矯揉造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古代用法或擴展例句,可參考《朱靜一詩序》原文或清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樸貌
樸貌,這個詞是指一個人的外貌樸實、樸素。它由“木”和“貝”兩個部首組成,由于“樸”字的寫法中“木”部分占據了較大的位置,因此“木”部可以被視為它的主部首。根據規範的筆畫順序,“木”部的筆畫數為4畫,而“貝”部的筆畫數為4畫。
“樸貌”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初的寫法與現在的寫法并不完全相同。在繁體字中,“樸貌”可以寫作“樸貌”,其中的“樸”字更加接近古代漢字的形态。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一些區别于現代的規範寫法,但它們的意義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樸貌”的例句:
- 他的樸貌讓人覺得親近。
- 她雖然外表樸貌,但内心充滿智慧。
-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時代,能夠保持樸貌真實的人越來越少了。
與“樸貌”相關的詞彙有:
- 組詞:樸素、樸實、樸實無華、樸實無華、樸拙。
- 近義詞:樸實、樸素。
- 反義詞:華麗、浮誇。
總的來說,“樸貌”描述了一個人外貌樸實、樸素的特點,與内心淳樸、真實的性格相呼應。它是一種高度贊揚的表達,是對一個人純真本質的稱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