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喪師辱國的意思、喪師辱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喪師辱國的解釋

軍隊損失,國家蒙受恥辱。《明史·楊本傳》:“﹝ 楊本 ﹞從 景隆 讨 燕 有功, 景隆 忌之,不以聞。尋劾 景隆 喪師辱國,遂以孤軍獨出,被擒,繫 北平 獄,後被殺。”《轟天雷》第二回:“吾國喪師辱國,一見於 熱河 之變,再見於 馬關 之役,這回要做第三次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喪師辱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sàng shī rǔ guó,其核心含義為軍隊遭受損失,國家蒙受恥辱,通常用于形容軍事失敗導緻的國家尊嚴受損。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水浒傳》第九十七回:
    原文提到蔡京等人彈劾宋先鋒“複軍殺将,喪師辱國”,指責其作戰失敗、辱沒國家。
  2. 《明史·楊本傳》:
    楊本因彈劾将領李景隆“喪師辱國”而孤軍奮戰,最終被俘。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關聯詞

  1. 辱國喪師:
    詞序調換但含義相同,強調國家受辱與軍隊損失的雙重後果。
  2. 喪權辱國:
    側重國家主權喪失,與“喪師辱國”在“國家蒙羞”層面有交集,但後者更強調軍事層面。

補充說明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水浒傳》《明史》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喪師辱國

“喪師辱國”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因為失去師長或者受到他人的侮辱而損害國家的利益、聲譽和尊嚴。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喪”由一的部首組成,表示喪失;“師”由巾的部首組成,表示老師、導師;“辱”由辰的部首組成,表示受侮辱;“國”由囗的部首組成,表示國家。

“喪師辱國”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的《孟子》一書。孟子說:“孟子謂公孫丑曰:‘座澤三千裡,聽之在天;公居其上,三諸以聽。民皆曰:公孫丑何以逞乎?如夫仁者,君子之師也;或喪師而行,或見人之喪師而不救,是以知喪師辱國者未之知也。’”這段話指出,一個國家的利益和聲譽取決于君子的行為以及對喪師之人的救助和關心。

“喪師辱國”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喪師辱國”。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喪師辱國”中的“喪”字在古代寫作“喪”;“辱”字在古代寫作“辱”,字形與現代寫法相比稍有差異,但基本上保持一緻;“國”字在古代寫作“國”,字形也與現代寫法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喪師辱國”的例句:

1. 他的犯罪行為喪師辱國,應該受到嚴懲。

2. 這個政府的腐敗行為喪師辱國,讓人們感到非常憤慨。

一些與“喪師辱國”相關的組詞有:“喪國”、“辱師”等。

近義詞有:“失師”、“失國”、“侮辱國家”等。

反義詞有:“敬師愛國”、“尊師重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