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骠信的意思、骠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骠信的解釋

指古南蠻諸國的國君。《新唐書·南蠻傳中·南诏下》:“子 尋閤勸 立,或謂 夢湊 ,自稱‘驃信’,夷語君也。”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自下手築城日舉烽,直至 大渡河 ,凡九十三日,樓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不暇,兵以詐勝,斯之謂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 楊幹真 滅 大長和國 ,擁立 趙善政 為骠信,國號 大天興 ,又名 興源國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骠信”是古代對南蠻諸國國君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骠信(拼音:biāo xìn 或piào xìn)指古南蠻諸國的君主,尤其與南诏國(今雲南及周邊地區)相關。該詞源于古漢語對邊疆民族首領的尊稱,常見于唐代文獻。

二、讀音說明

“骠”為多音字:

三、曆史出處

  1. 《新唐書·南蠻傳》記載南诏王自稱“骠信”,意為“君主”。
  2. 宋代《北夢瑣言》提到“骠信”用于描述南诏國君的威儀。

四、用法示例

提示:若需進一步考證讀音或用法,可查閱《中國通史》《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骠信

骠信,古漢字,意為忠誠堅信。其拆分部首為馬和言,總共有16畫。骠信一詞來源于古代《詩經》中的《骠騎》一篇,用以形容忠于信仰或堅守信念的人。

在繁體字中,骠信的寫法相同,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骠信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是将骠信寫作“驫信”,使用過程中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寫法。

以下是關于骠信的例句:

他對事業的骠信讓他赢得了衆人的尊重。

她是一位骠信的朋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始終支持着我。

這個團隊的骠信精神使得他們在競争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下面是一些與骠信相關的詞語:

組詞:骠骥(形容出色的馬匹)、忠誠、信念、信任、忠誠度

近義詞:忠心、信仰、虔誠、忠厚、笃信

反義詞:不忠、背信、無信、猜疑、不信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