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處的意思、不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處的解釋

(1).不停留。《孫子·軍争》:“卷甲而趨,日夜不處。”《漢書·叙傳上》:“渾元運物,流不處兮。” 顔師古 注:“處,止也。”

(2).不據有;不居。《論語·裡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功成不處,褰裳去之。”

(3).不能安居。《漢書·文帝紀》:“夫四荒之外不安其生,封圻之内勤勞不處,二者之咎,皆自於朕之德薄而不能達遠也。” 顔師古 注:“不處者,不獲安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不處(bù chǔ)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具體釋義需結合語境分析,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古漢語核心義項:不停止、不居留

此義項源自“處”的古義“停止、安居”,常見于先秦典籍:

  1. “不停止、不固定”

    《詩經·小雅·祈父》有“胡轉予于恤,靡所厎止?”鄭玄箋釋為“轉,移也;恤,憂也。移我于憂,無所止居。”此處“止居”即“處”的體現,“不處”則指無法安定。

    來源:《毛詩正義》(漢·鄭玄箋)

  2. “不居功自傲”

    《老子》第二章:“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其中“弗居”即“不處”,強調不占據功勞的謙遜态度。

    來源:《老子道德經》(春秋·老子)


二、現代漢語特殊用法:不處罰

在法律或規章語境中,“不處”可作“不予處罰”的簡略表達,屬特定領域用語:

  1. “免除法律制裁”

    如《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情節特别輕微的,可以不予處罰”,此處的“不予處罰”在口語中可簡化為“不處”。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十九條


三、古詩詞中的用例

唐代詩人王維《終南别業》名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以“處”表地點。反推“不處”,則暗含“不停駐于某地”的流動意境,體現道家自然觀。

來源:《王右丞集箋注》(唐·王維)


使用注意

需嚴格區分古今語境: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法律條文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處”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傳統釋義(古典文獻用法)

  1. 不停留
    指事物或時間流動不息的狀态。例如《孫子·軍争》提到“日夜不處”,強調軍事行動的連續性。班固《幽通賦》中“流不處兮”也表達類似意境。

  2. 不據有/不居
    表達對名利地位的疏離态度。如《論語·裡仁》強調“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主張非正當所得不應占據。韓愈《順宗實錄》中“功成不處”則體現功成身退的智慧。

  3. 不能安居
    描述生活動蕩的狀态。《漢書·文帝紀》用“勤勞不處”指百姓無法安定生活。

二、網絡釋義

現代網絡語境中,該詞衍生出拒絕交往的含義,常見于社交場景。例如當對方回複“不處”,即表示不願建立進一步關系。

三、使用注意

需根據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古典用法多與道德、哲學相關(如“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而網絡用語側重直接的情感表達。建議結合上下文區分傳統與現代語義。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子白突突白衛軍半明半暗本覺邊堠博望逋糧滄路車雷稱臣納貢蟲沙除夜澹災倒痗彫刓端俨楓實附結芙蓉蠱症暠暠鶴舊弘規洪水位灰不溜奸朋進參鯨飲金漚浮釘看成岢峻口唾口燥唇幹款字籬鷃毛錢兒蒙古母昆耐心耐意捏造炮火仟伯淺機親如骨肉窮理居敬惹發叡喆十字街淑節順比天田跳邊調詞屯鈍吞沒土硃遐軌湘波仙子歇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