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白的意思、布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白的解釋

(1).書法用語。謂落筆時使着墨處與空白處疏密相間,布置得宜。 清 馮武 《書法正傳·纂言上》:“分閒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

(2).指奏樂時使樂聲輕重抑揚、疏密緩急相間得宜。 章炳麟 《文學說例》:“夫琴瑟專一,不可為聽;分間布白,鄉背乃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布白"是中國傳統藝術,特别是書法、繪畫和篆刻中的重要術語與技法,指在創作中有意識地安排、經營作品中空白部分的藝術處理。它強調"虛"(空白)與"實"(筆墨、線條)的辯證關系,追求整體的和諧與意境。其詳細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 核心釋義 "布白"指在藝術創作中,對畫面、字幅或印面中未被筆墨、線條、印文占據的空白區域進行主動規劃、設計和安排的過程與結果。它并非消極的"剩餘",而是創作者匠心經營、賦予其美學意義和表現力的積極組成部分,核心在于追求"虛實相生"、"計白當黑"的藝術效果。其精髓在于認識到"空白"(虛)與"實體"(筆墨線條,實)同等重要,甚至有時空白更能營造意境和想象空間。

二、 分領域應用與内涵

  1. 書法中的布白:

    • 結字布白: 指單個漢字内部點畫之間的空白安排。要求筆畫間的疏密、穿插得當,空白分布勻稱而不呆闆,或根據字形和審美需要制造疏密對比(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使字形結構美觀、平衡且富有生命力。王羲之《筆勢論》雲:"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
    • 章法布白: 指整幅書法作品(如條幅、中堂、對聯、手卷)中,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以及作品四周邊緣的空白處理。包括字距、行距的疏密變化,行氣的連貫與節奏,以及題款、印章位置與正文形成的空白關系。好的章法布白能使作品氣韻生動、主次分明、意境深遠。清代書法家鄧石如提出"字劃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深刻揭示了布白的要義。
  2. 繪畫(尤其是中國畫)中的布白:

    • 指畫面中不着筆墨或僅施淡彩的空白區域。這些空白并非無物,而是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如天空、雲氣、水面、霧氣、地面或純粹的精神空間("無畫處皆成妙境")。畫家通過精心布白來:
      • 營造空間感與層次: 利用空白表現遠近、虛實。
      • 烘托主體: 使主體形象更加突出。
      • 傳達意境: 引發觀者無限遐想,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 調節畫面節奏: 使畫面疏密有緻,氣脈貫通。南宋馬遠、夏圭的"邊角之景"(或稱"馬一角"、"夏半邊")即是利用大面積布白營造空靈意境的典範。
  3. 篆刻中的布白:

    • 指在印章的印面上,對印文(文字線條)與印底(空白)關系的處理。篆刻家需根據印文内容、字體(如缪篆、小篆)、風格(如工穩、寫意)以及印面形狀(方、圓、隨形等),精心設計文字的疏密、穿插、粘連、并筆、留紅(朱文印的線條間空白)或留白(白文印的文字筆畫)。成功的布白能使印章在方寸之間呈現平衡、呼應、變化和金石韻味。明代篆刻家何震、清代鄧石如等均深谙此道。

三、 藝術價值與哲學基礎 "布白"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中"虛實相生"、"陰陽調和"、"有無相成"的哲學思想(源于道家思想)。它不僅是形式美的法則(如均衡、對比、節奏),更是營造意境、表達情感、傳遞精神的重要手段。通過"布白",藝術家将"無"轉化為"有",将"空"升華為"靈",使作品超越有限的形式,達到氣韻生動、意蘊無窮的境界。董其昌在《畫禅室隨筆》中論書畫之妙時,常涉及虛實、疏密關系,與布白之理相通。

總結來說,"布白"是中國傳統藝術創作的核心技法與美學原則之一,指藝術家主動規劃和處理作品中的空白部分,使之與實體部分(筆墨、線條)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和諧統一、氣韻生動且意境深遠的藝術整體。它要求創作者具備高度的空間經營能力和審美修養。

網絡擴展解釋

“布白”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其核心含義圍繞“布局與留白”展開,具體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一、書法藝術中的布白

指書寫時通過控制筆墨與空白的關系,達到疏密有緻、虛實相生的美學效果。具體分為:

  1. 單字布白:調整筆畫間距,如“國”字外框與内部結構的留白比例;
  2. 行間布白:處理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空白,如王羲之《蘭亭序》的錯落布局;
  3. 整體章法:清代馮武在《書法正傳》強調“分閒布白,遠近宜均”,指全局的視覺平衡。

二、音樂演奏中的布白

指通過控制音符的強弱、節奏的緩急來營造韻律感。如古琴演奏時,左手按弦的虛實變化與右手彈奏的停頓形成“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三、引申比喻義

現代語境中可形容平凡事物蘊含非凡價值,如看似普通的白瓷因釉色變化展現獨特美感,這種“平凡中的不平凡”即被稱為布白之美。


注:該詞在不同語境側重不同,書法領域應用最廣。欲了解古代典籍中的具體例證,可查閱《書法正傳》《文學說例》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首郎誖暴背鍋筆機赑然碧玉椽常節成頭陳訴創钜痛深鉏煙電教低聲波帝王敦質愕夢飛來翦诽笑封港豐收計劃輔助體操瑰儒還轉黃牛廟黃孫換景借讀荊楊近作計治赍子靠頭渴烏快步流星狼角樂極悲生李悝漏鼓渺渺鬧哄薿薿搒棰寝皮食肉秋漢球莖球迷區劃人情世态韶濩盛極一時神浒食啗說有素構桃李春風脫卻五纑相錯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