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mote] 形容悠遠;久遠
雲海渺渺無際
(1).幽遠貌;悠遠貌。《管子·内業》:“折折乎如在於側,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窮無極。” 尹知章 注:“渺渺,微遠貌。” 宋 王安石 《憶金陵》詩之一:“想見舊時遊歷處,煙雲渺渺水茫茫。”《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薄暮凴欄,渺渺暝曚,數重山色。” 周6*恩6*來 《雨後岚山》詩:“登高遠望,青山渺渺,被遮掩的白雲如帶;十數電光,射出那渺茫黑暗的城市。”
(2).微弱貌;藐小貌。 唐 許渾 《嘗與故宋補阙秋夕遊練湖南亭今複登賞怆然有感》詩:“西風渺渺月連天,同醉蘭舟未十年。” 唐 袁參 《上中書姚令公元崇書》:“則 參 請以翳翳之身,渺渺之命,伏死一劍,以白君寃。” 劉半農 《歐洲花園》:“嗟呼上帝,吾以渺渺之身,臨世界最富最強之國,竊願上答帝恩,樹十字架於世界盡處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渺渺漢語 快速查詢。
“渺渺”是一個漢語疊詞,主要形容空間或時間的悠遠、遼闊,常帶有朦胧、隱約的意境,以下是詳細解析:
空間遼遠
形容視野中景物廣闊而模糊,如雲煙、水域等。
時間久遠
表達對時間流逝或曆史長河的蒼茫感。
聲音的隱約回蕩
描述聲音因距離遙遠而模糊、漸行漸遠。
如需更全面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渺渺》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某事或某物非常微小、模糊或遙遠的狀态。
《渺渺》的拆分部首是水(氵)和苗(艹),總共有12個筆畫。
《渺渺》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中,原文是“夫後羿、羲和之苗裔,因之為策。丹書明教,玄記神書,微有蛻書焉”。後來漸漸衍化為形容事物微小、遙遠的意思。
《渺渺》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渺渺」。
《渺渺》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渺渺」。
1. 這座島的美景如此渺渺,仿佛幾乎無法觸及。
2. 那個小村莊在山的另一邊,看起來好像渺渺不可及。
組詞有:渺茫、渺無音信、渺如煙雲、天空渺渺等。
近義詞有:微小、微弱、模糊、朦胧等。
反義詞有:清晰、明确、巨大、明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