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風遠遁的意思、聞風遠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風遠遁的解釋

聽到風聲就逃之夭夭。《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隻説 蒙古 懼己威名,聞風遠遁。”亦作“ 聞風遠揚 ”。《歧路燈》第六五回:“賭6*博場中鬧出事,隻有個聞風遠揚是高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聞風遠遁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聞風遠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wén fēng yuǎn dùn,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聽到一點風聲或消息就迅速逃離,形容對危險或不利情況極度敏感,立即采取逃避措施。常用于貶義,暗含膽小怕事、缺乏擔當的意味。


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明代馮夢龍的《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書中描述權臣賈似道為掩蓋與蒙古議真相,謊稱蒙古因懼怕他的威名而“聞風遠遁”。此外,《歧路燈》中也有類似用法,如“聞風遠揚”。


使用場景

  1. 形容逃避責任:如某人遇到困難或風險時不敢面對,選擇逃離。
  2. 曆史或文學描述:多用于刻畫反面人物的懦弱或投機行為。
  3. 日常口語:可調侃他人因小事過度緊張而退縮。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或《古今小說》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聞風遠遁》的意思

《聞風遠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聽到風聲就逃之夭夭,形容對風聲警覺敏感或害怕受到牽連而迅速逃離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聞風遠遁》可以拆分成3個漢字:“聞”、“風”、“遠”、“遁”,分别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來源

《聞風遠遁》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南華》中的一首詩:“張彼南華,載胥以涼。集于苞栉,子之聞之。迨庶矣哉!我聞風矣。”後來經過演變和引申,成為一個成語。

繁體

《聞風遠遁》的繁體字為「聞風遠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的寫法相似,例如“聞”字的古代寫法為“聞”。

例句

他是個膽小如鼠的人,一有風聲就會《聞風遠遁》。

組詞

組詞示例:遁世、風遁、遁形、遠行、聞風喪膽。

近義詞

近義詞示例:聞風而動、聞風而至、聞風而逃。

反義詞

反義詞示例:堅定不移、毫不退縮、勇往直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