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阮籍 的字。“竹林七賢”之一。 唐 杜甫 《示侄佐》詩:“ 嗣宗 諸子姪,早覺 仲容 賢。”參見“ 七賢 ”。
“嗣宗”為漢語複合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嗣”指繼承、延續,“宗”指宗族、祖宗,組合後表示“繼承宗族血脈”。此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左傳》中“嗣宗職”即指繼承家族世襲職位,體現宗法制度下的傳承關系。
二、曆史人物字號
該詞特指三國時期名士阮籍(210-263年)的表字。據《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字嗣宗,為“竹林七賢”之一,其字號取自《詩經·周頌》中“有來雝雝,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的宗廟祭祀意象,寄寓延續家族聲望的期望。
三、文化引申義
在文學作品中,“嗣宗”常作為阮籍的代稱,如唐代李商隱《詠懷古迹》中“嗣宗白眼向人斜”借其典故表達孤高傲世之意。《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在後世詩詞中多承載魏晉風骨的文化符號。
四、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嗣宗”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宗族制度、魏晉文學等領域仍具學術價值。如《中國姓氏文化研究》中提及該詞反映了古代“血緣-官職”雙重繼承體系。
參考文獻
漢語大詞典. 嗣宗詞條
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中國文化符號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嗣宗”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作為曆史人物的表字 指三國時期魏國名士阮籍(字嗣宗),他是“竹林七賢”之一,以放達不羁、善詩文著稱。例如唐代杜甫《示侄佐》詩中提到“嗣宗諸子侄”,即指阮籍的家族後代。
作為成語的引申義 由“嗣”(繼承)和“宗”(祖業)組合而成,字面指繼承家族事業或傳統的人。例如在描述家族傳承時,可用此詞強調接續祖輩基業的角色。
注意:兩種含義的使用頻率差異較大。第一種(指阮籍)在古籍和文學作品中更常見,而第二種(成語用法)在現代語境中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敗足保稅區奔星表達兵場簸箕掌蔔洛超鞚車生耳詞柄辭伏颠錯杜門塞窦費口唇高管公欲狗中歸華衮裳嚎啕大哭合丹合下手宏維懷愧黃龍艦花帳家落見哀減賤劫富濟貧掎扢眷望句抹鈞曲酷好靈表南山三壯士牛李旁靡盤子頭披瞽破鏡乾性油蹊蹭齊斷绮美卿僚起氣入肩三桑三影十足天竈銅陌褪色陀陀危惴文磚無意識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