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 魏 阮籍 的字。“竹林七賢”之一。 唐 杜甫 《示侄佐》詩:“ 嗣宗 諸子姪,早覺 仲容 賢。”參見“ 七賢 ”。
“嗣宗”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存在以下兩種解釋:
作為曆史人物的表字 指三國時期魏國名士阮籍(字嗣宗),他是“竹林七賢”之一,以放達不羁、善詩文著稱。例如唐代杜甫《示侄佐》詩中提到“嗣宗諸子侄”,即指阮籍的家族後代。
作為成語的引申義 由“嗣”(繼承)和“宗”(祖業)組合而成,字面指繼承家族事業或傳統的人。例如在描述家族傳承時,可用此詞強調接續祖輩基業的角色。
注意:兩種含義的使用頻率差異較大。第一種(指阮籍)在古籍和文學作品中更常見,而第二種(成語用法)在現代語境中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嗣宗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指代宗族中的繼承者或後代。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口和宀,筆畫總數為13。
嗣宗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發展可以追溯到封建時代的宗法制度。在中國古代,每個家族都有一個宗族,宗族的繼承者被稱為嗣子,也就是家族的嗣宗。嗣宗在家族中擔負着繼承先祖衣缽、管理家族事務和傳承家族文化的重要職責。
在繁體字中,嗣宗的寫法是「嗣宗」,字形中加入了一些繁體字的特征,部分筆畫的結構更為複雜,形象更為精美。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嗣宗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古代的漢字書寫通常是以篆字為基礎,嗣宗的篆字形态經過演變後,變成了現在的嗣宗字形。
以下是嗣宗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是家族嗣宗的合適繼承人。
2. 這位嗣宗在家族中承擔了重要的責任。
嗣宗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
1. 嗣位:指繼承前任職位或地位。
2. 嗣聲:指繼承前人名聲、名譽等。
3. 宗族:指一個家族的所有成員。
嗣宗的近義詞包括繼承人、後代等,反義詞可以是前任、失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