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齒紅唇。形容容貌秀美。《水浒傳》第九回:“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脣,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年紀。”亦作“ 皓齒紅唇 ”。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那頭是秀眉長眼,皓齒紅唇;臉帶笑容;頭發蓬松,正如青煙一陣。”
“皓齒朱唇”(也作“皓齒朱脣”)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容貌美麗,尤其指女性的嬌美。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文學出處:
語法功能:
作賓語、定語或狀語,多用于女性描寫,如“皓齒朱唇的女子”。
高權威來源(如漢典、樂樂課堂)均指出其核心含義為“齒白唇紅”,適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描寫。低權威網頁可能存在出處混淆問題,需謹慎參考。
《皓齒朱唇》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的牙齒潔白明亮,嘴唇紅潤美麗。
成語“皓齒朱唇”的拆分部首為“爿”和“口”,共涉及11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溯源至《詩經·秦風·無衣》中的一句:“精衣皓袂,千褰朱門。”這句詩中的“朱門”即指美女,将“朱門”引申為美貌的象征。
繁體字為「皓齒朱唇」。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她笑起來時,露出了一口皓齒朱唇,真是美麗動人。
例句中的“美麗”可以與“皓齒朱唇”組詞,形容一個人的整體外貌。
與“皓齒朱唇”近義的成語有“玉齒朱唇”,意思也是形容人的牙齒潔白明亮,嘴唇紅潤美麗。
沒有明确的與“皓齒朱唇”相對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