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竄的意思、點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竄的解釋

删改;修改。《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他日,公又與 遂 書,多所點竄。” 唐 李商隱 《韓碑》詩:“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改《清廟》《生民》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雜觚·幕府拟稿》:“ 曾文正公 大事章奏,必令幕府諸賢,各創一稿,然後審擇點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點竄」的漢語詞典釋義

「點竄」是漢語中的書面用語,具有動詞屬性,指對文字或文章進行修改、删改的行為。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調整字句、段落或内容,使文本更加精煉或符合特定需求。該詞由「點」與「竄」組合而成:「點」表删改、圈畫之意,「竄」則含改動、修整之義,二者合并後強調對文本的精細化調整。

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點竄」常用于描述對已有文字内容的修訂,如史書編纂、文學創作中的潤色。例如《史記·卷八十四》記載:“(賈誼)復稍改更,點竄其文”,即指賈誼對文章逐字推敲修改的過程。另見《古代漢語詞典》引《文心雕龍》注:“删裁浮辭,點竄蕪音”,進一步說明該詞隱含去除冗餘、提升表達精準度的作用。

現代用法中,「點竄」多用于學術或正式文本,例如“這份報告經過專家多次點竄,最終定稿”。需注意的是,該詞帶有一定程度的書面化色彩,日常口語中更常用“修改”“潤色”等替代表達。

參考來源

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文心雕龍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點竄”(點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對文字内容的修改和調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釋義
    指對文章、字句進行删改、潤色或調整的行為。強調通過局部改動使内容更完善,如删除冗餘、調整語序或替換措辭。

  2. 出處與用法

    •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公又與韓遂書,多所點竄。”意為曹操給韓遂的信件經過多次修改。
    •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對書面材料的精細修訂,現代則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
  3. 近義詞對比
    與“修改”“删改”等詞相近,但“點竄”更強調逐字逐句的細緻調整,而“篡改”則帶有貶義,指惡意改動原意。

  4. 示例

    • 古籍整理時,學者常對原文進行點竄以符合現代閱讀習慣。
    • 如《梁書》卷八中提到的點竄行為,反映了古代文人對文本嚴謹性的重視。

提示: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日常交流中更常用“修改”“潤色”等詞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冰廳避人不落眼簿伍岑牟床簟觸摸屏疵物村駡大氣環流店舍諜知犢沐子鵝籠負約庪縣紅盤回修胡搧解紐基級靜凝錦衣衛九龍壁九逸俊邁廊食涼冷僚從列戍靈怪廪然留難落葉闊葉林夢寐妙微鳴球凝一盤阪貧惰錢錢淺熟起拜親供三白食善人神遇疏方輸機特號天生子同舍郎媮佞外客玩誤文楸無澤閑偵小報告笑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