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點竄的意思、點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點竄的解釋

删改;修改。《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他日,公又與 遂 書,多所點竄。” 唐 李商隱 《韓碑》詩:“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改《清廟》《生民》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雜觚·幕府拟稿》:“ 曾文正公 大事章奏,必令幕府諸賢,各創一稿,然後審擇點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點竄”(點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對文字内容的修改和調整。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釋義
    指對文章、字句進行删改、潤色或調整的行為。強調通過局部改動使内容更完善,如删除冗餘、調整語序或替換措辭。

  2. 出處與用法

    • 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公又與韓遂書,多所點竄。”意為曹操給韓遂的信件經過多次修改。
    •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對書面材料的精細修訂,現代則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
  3. 近義詞對比
    與“修改”“删改”等詞相近,但“點竄”更強調逐字逐句的細緻調整,而“篡改”則帶有貶義,指惡意改動原意。

  4. 示例

    • 古籍整理時,學者常對原文進行點竄以符合現代閱讀習慣。
    • 如《梁書》卷八中提到的點竄行為,反映了古代文人對文本嚴謹性的重視。

提示: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日常交流中更常用“修改”“潤色”等詞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點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東西很快地移動或突然出現。它的拆分部首是「點」和「竄」,筆畫分别是「9」和「18」。這個詞的來源較難确定,可能是古代以色列的語言借過亞述語彙入漢字,或者是古代漢字的衍生變體。 在繁體漢字中,「點竄」的寫法和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可能因時代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大緻保持相似。例句:狐狸在草地上點竄着,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可以根據需要組詞,如「點竄閃避」、「點竄迅速」等。類似的近義詞有「飛跑」、「奔波」,反義詞可以是「停滞」、「靜止」。 希望以上資料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