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共己的意思、共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共己的解釋

謂帝王嚴肅恭敬地約束自己。共,通“ 恭 ”。亦謂其任人得宜,無為而治。《荀子·王霸》:“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士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則天子共己而已矣!” 梁啟雄 簡釋:“天子得人來任衆職,可以無為而治,隻是恭敬己身就夠了!《論語·衛靈公》:‘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與此文‘共己而已矣’意合。”《漢書·外戚恩澤侯表序》:“ 高帝 撥亂誅暴……後嗣共己遵業,舊臣繼踵居位。” 顔師古 注:“共,讀曰恭。”《漢書·郊祀志下》:“時,大将軍 霍光 輔政,上共己正南面,非宗廟之祀不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共己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恭謹自持,嚴于律己”,強調個體對自身行為的約束與修養。以下從權威辭書及文獻角度分述:

一、核心釋義

“共”通“恭”,表恭敬、謙遜;“己”指自身。故“共己”意為以恭敬之心約束自身言行,體現儒家修身理念。此解見于《漢語大詞典》,釋義強調内在修養與外在行為的統一性 。

二、文獻佐證

  1. 《孔子家語·辯政》

    孔子以“忠臣之谏君有五義”論政,其中“共己”指君主需端正己身:“孔子曰:‘忠臣之谏君有五義焉……其四曰匡谏;其五曰諷谏。’” 此處“匡谏”即要求君主“共己”以納谏,凸顯為政者的自律責任 。

  2. 清代考據學佐證

    王引之《經義述聞·通說》考辨“共”與“恭”通假之例,指出古籍中“共己”即“恭己”,如《論語》“恭己正南面”的異文記載,印證其表“端莊自持”之義 。

三、文化内涵

“共己”承載儒家“修己以安人”的思想,如《辭源》釋其引申為“通過自我約束實現治世理想”,常見于描述賢君或士大夫的道德實踐,如《後漢書》“共己而治天下”的治國理念 。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6
  2. 《孔子家語譯注》,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7184-3
  3. 《經義述聞》,王引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4.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424-4

網絡擴展解釋

“共己”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涉及古代帝王治國理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共己”中的“共”通“恭”,意為帝王嚴肅恭敬地約束自身行為。這種自我約束不僅體現個人修養,更強調通過任人得宜、無為而治的方式治理國家,即帝王無需事必躬親,隻需把握大局即可。

2.出處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荀子·王霸》,文中提到:“天子共己而已矣!”意為帝王隻需保持恭敬自律,依靠分工明确的官員體系實現有效治理。

3.字詞結構解析

4.其他可能解釋

需注意,個别資料(如)提到“共己”有“共同奮鬥”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解讀,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5.使用場景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讨論古代政治哲學時,例如分析儒家“垂拱而治”思想時,可引用“共己”作為例證。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荀子》相關章節,可參考、7提供的原文片段。

别人正在浏覽...

飽煖生淫欲卑近本服本宅邊豆弁言嘗醪塵寰錘鍊楮李調烹低羞笃速放冷風飛黃騰踏芬蒀高文大冊骨甲文字過犯華鐘薦口家微棘鈎肌栗進說匡捄類感劣角蠡結麟殿卵黃洛澤陸皮買駿名堂鳴钲民祗逆拒凝曠骈俪牆有耳啓閉青頭雞曲盤柔強石房收數衰索水飲綏和碎女鎖梁淘古井挺胸突肚違道文檔武吏閑庭嚣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