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古 印度 國名。 晉 王嘉 《拾遺記·燕昭王》:“﹝ 燕昭王 ﹞七年, 沐胥 之國來朝,則 申毒國 之一名也。”《太平廣記》卷二八四《天毒國道人》作“沐骨”。按, 申毒國 指古 印度 。
“沐胥”是一個源自古代文獻的詞彙,其解釋如下:
1. 讀音與注音
拼音為mù xū,注音符號寫作ㄇㄨˋ ㄒㄩ。
2. 詞義解析
指傳說中的古印度國名,屬于古代對印度的别稱之一。例如《拾遺記·燕昭王》記載:“(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國來朝,則申毒國之一名也。”。其中“申毒國”是古代對印度的音譯稱謂。
3. 文獻異寫與考證
在《太平廣記》卷二八四中,“沐胥”被寫作“沐骨”,可能是傳抄過程中的異寫或誤記。這一名稱反映了古代中外交流中對異域國名的音譯特點。
4. 構詞含義
單字拆分來看:
建議對古國名或音譯詞彙感興趣者,可參考《拾遺記》等文獻原文,了解更詳細的曆史背景。
沐胥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其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進行介紹。
沐(三點水 + 水 + 水):共有8畫; 胥(人 + 匕 + 口):共有9畫。
《沐胥》一詞沒有特定的來源,它是由這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沒有特定的典故或故事與之相關。
沐胥的繁體字為「沐胥」,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時候,沐胥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最終演變為現在的樣子。
他是這個團隊裡的沐胥,負責協調工作。
沐胥沒有固定的組詞,它通常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很少與其他詞語搭配。
沒有确切的近義詞與沐胥對應。
由于沐胥是一個獨立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