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翁的意思、文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翁的解釋

漢 廬江 舒 人。 景帝 末,為 蜀 郡守,“仁愛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學官,入學者免除徭役,成績優者為郡縣吏,每出巡視,“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 蜀 郡自是文風大振,教化大興。見《漢書·文翁傳》。後世用為稱頌循吏的典故。《隸釋·漢李翕析裡橋郙閣頌》:“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将赴荊南寄别李劍州》詩:“但見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廣 不封侯。” 宋 範仲淹 《和并州鄭宣徽見寄》:“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 文翁 。” 清 姜埰 《雜詠》:“思 吳 失 張翰 ,化 蜀 愧 文翁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文翁”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既指西漢著名曆史人物,也可引申為對博學之士的贊譽。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曆史人物文翁

身份背景
文翁(公元前187年—前110年),名黨,字仲翁,西漢廬江郡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漢景帝末年任蜀郡太守,被《漢書》列為“循吏之首”(即政績卓越的清官)。

主要貢獻

  1. 首創官學,興教化蜀
    他在成都創辦中國首個官辦學堂“石室學宮”(即文翁石室),招收平民子弟,免除徭役,并選派青年赴長安學習儒家經典,開創“有教無類”先河。此舉使蜀地“文風大振”,形成“巴蜀好文雅”傳統,漢武帝後推廣至全國。

  2. 大興水利,拓展灌區
    繼李冰之後,他主持疏通湔江、擴建都江堰灌區,灌溉農田1700頃,解決成都平原水旱災害,推動“天府之國”形成。

  3. 推動儒學傳播
    比董仲舒“獨尊儒術”早數十年,通過教育将儒家文化引入蜀地,成為“蜀學”源頭。

曆史評價
他去世後,蜀地百姓立祠祭祀,《漢書》稱其“大化蜀地”,後世視其為“公學始祖”。


二、詞語引申義

“文翁”作為成語,由“文”(文采)和“翁”(長者)組成,形容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之人,常用于贊美學者或藝術家。此用法源于文翁興學重教的曆史形象,屬文學化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翁石室或漢代教育制度,可參考、4、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翁》的意思

《文翁》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文雅而有才華的老年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文翁》這個詞的部首是“文”和“⼫”。

它的總筆畫數為13畫。

來源與繁體

《文翁》一詞源自于古代文學作品《史記》。

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文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這個詞的寫法有時會略有差異。

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它被寫成了「⽂翁」。

例句

1. 那位老先生雖然已經年過八旬,但他仍然是一個文翁,寫文章依然字正腔圓。

2. 這位畫家是一個真正的文翁,他的作品給人以深深的震撼。

組詞

文翁并不常作為構詞成分,所以在常見的詞語中很少出現它。

近義詞

文翁的近義詞有:
1. 文雅的老人
2. 有才氣的年長者
3. 文士

反義詞

文翁的反義詞是:
1. 俗者
2. 平庸之輩
3. 不學無術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