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殘羹冷炙的意思、殘羹冷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殘羹冷炙的解釋

猶殘杯冷炙。 魯迅 《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隻好磕頭賀喜,讨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殘羹冷炙是漢語中一個富有畫面感的成語,其字面與引申含義均體現了對剩餘物品的貶義态度,常用于形容被輕視或低價值的事物。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著作的詳細解析:


一、字面釋義


二、核心引申義

該成語的核心含義為:

被忽視的剩餘物,常隱喻:

  1. 他人施舍的卑微利益:

    指勉強給予的、不被重視的好處,帶有屈辱性。

    例:他拒絕接受資本家的一點殘羹冷炙,選擇自力更生。

  2. 過時或無價值的資源:

    形容被主流淘汰後僅存的次要事物。

    例:傳統工藝在工業化浪潮下淪為市場的殘羹冷炙。


三、用法與語境特征


四、權威用例與曆史淵源

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但這些顧客,多是短衣幫,大抵沒有這樣闊綽。隻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裡,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此處雖未直用成語,但短衣幫的消費狀态正是"殘羹冷炙"的具象化呈現。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中華書局, 2005.
  3. 許慎(漢).《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13.
  4. 魯迅.《呐喊·孔乙己》.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73.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對“殘羹冷炙”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最早出處:出自唐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描述詩人寄人籬下、靠權貴施舍度日的辛酸。
  2. 其他記載: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雜藝》提到“殘杯冷炙之辱”,進一步強化了該成語的貶義色彩。

用法與例句


近義詞與反義詞


背景故事

唐代詩人杜甫因生活困頓,曾長期依附達官貴人,靠宴席上的剩菜殘酒維持生計。這段經曆被他寫入詩中,成為“殘羹冷炙”的典型意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演變或更多例句,可參考古籍《杜工部集》或現代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罷弊白絮班固背述鄙惪必要條件播精赤九厎石丢生洞見肺腑豆豉鬥嬉鬥韻二毛罰酒風光好幹乞坩子土高風峻節觀覩顧後桂舟好酒貪杯黑田鴻疇戶樞犟嘴羁宦精耕細作京阙津塗稽盤恐慮虧名狼纛立嫡流延滿而不溢末力木芙蓉木那克拿不住蟠螭紋平安萋迷器異軟癱子貨釋旅驷骐逃躲踢天弄井銅頭鐵額兔子問策文狀五律陿腹詳聾蕭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