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ve up one's life at the critical moment;sacrifice oneself at the point of danger and disaster] 在危亡關頭勇于獻出生命
面對危難時勇于獻身。語出《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歐陽山 《三家巷》三六:“我想古往今來那些忠勇的烈士,在他們臨危授命的時候,一定是心胸開朗,了無牽挂的。”
“臨危授命”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ín wēi shòu mì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指在危急關頭勇于獻出生命,強調在危難時刻主動承擔使命或犧牲自我。該成語多用于褒義語境,體現責任感和勇氣。
現代文學中,歐陽山在《三家巷》中寫道:“在他們臨危授命的時候,一定是心胸開朗,了無牽挂的。”
通過以上分析,可全面理解該成語的深層含義及使用場景。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
《臨危授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危急關頭托付生命重任。它形容上級或長輩在面臨危險時将自己的事業、責任、權力等交付給下級或晚輩,以确保任務的完成。
《臨危授命》這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
整個成語共有9個筆畫。
《臨危授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四十四·韓信傳》中。這是一部由司馬遷編纂的中國古代史書,記載了韓信臨危授命的故事。
《臨危授命》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時候會有一些變體字。繁體字的寫法代表了這些變體字。
1. 在戰場上,指揮官臨危授命,将任務交給了年輕的戰士。
2. 父親因病住院,将生意臨危授命給了我。
3. 公司的老闆因急事不能親自處理,隻好臨危授命給經理。
1. 臨危救援
2. 授命于人
3. 授命令
1. 遺命托付
2. 托付重任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