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谟明的意思、谟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谟明的解釋

亦作“謩明”。謂謀略美善。《書·臯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孔 傳:“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 蔡沉 集傳:“ 臯陶 言為君而信蹈其德,則臣之所謀者無不明。”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曲》之一:“君以宮唱,寬大而謨明;臣以商應,聞義則可行。” 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節度使廳壁記》:“故自 興元 至 大和 五十年間,以勳庸佩相印者三,以謩明歷真相者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谟明是漢語複合詞,由“谟”和“明”構成,其含義可從字源、古籍用例及權威辭書角度闡釋。

  1. 分字釋義

    “谟”本義為謀劃、策略,如《說文解字》釋“谟”為“議謀也”;《爾雅·釋诂》稱“谟,謀也”。“明”指聰慧、賢明,如《玉篇》注“明,察也,清也,審也”。兩字結合後,詞義融合為“謀略明智”或“智慮深遠”。

  2. 古籍經典用例

    《尚書·臯陶谟》載:“允迪厥德,谟明弼諧”,指治國者需以德行引導,謀略明達且輔佐和諧。此處“谟明”強調兼具謀略與智慧的政治品質(參考《尚書譯注》,中華書局)。

  3. 權威辭書定義

    《漢語大詞典》釋“谟明”為“謀略美善”,多用于描述古代君臣的治國才能(參考《漢語大詞典》第11卷)。《辭源》則注其引申義為“智慮深遠”,常用于贊頌賢能之士的決策能力。

  4. 語用範疇

    該詞屬文言雅語,現代漢語中罕用,但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典文學領域。例如清代顧炎武《日知錄》評述“周公有谟明之德”,即借古喻今,強調執政者的智慧與前瞻性。

網絡擴展解釋

“谟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釋義

  1. 詞源與古典出處
    源自《尚書·臯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 孔穎達注:“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君主踐行德行,臣子的謀略才能明智,輔佐政事和諧)。
    • 蔡沉進一步解釋:“為君者信守德行,臣子的謀劃自然明晰”。
  2. 延伸用法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君臣協作,如北周庾信詩句“寬大而謨明”,唐代劉禹錫《山南西道節度使廳壁記》中的政治語境。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尚書》原文或古典文學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白額駒百無一成城域塵韻持蠡齒列觸目興歎辭訓澹林蹈險登遐短期獨客惡書飛缺鳳戢浮棚福氣窩官會閨闱浩然巾合溜懽娛揮毫簡子嘉佑桀悍節介羯羶擊均錦砂矜慎覺性曠宇寬惠窟竉枯攣駱駝絨陸上帽檐歐洲美元沛若片鴻千年一律騎将認帳省徹勝談聲譽鵲起視寝所圖塔鐘頽墊委冰霞袂飨日賢級小肚雞腸薢茩信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