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謩明”。謂謀略美善。《書·臯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孔 傳:“謀廣聰明以輔諧其政。” 蔡沉 集傳:“ 臯陶 言為君而信蹈其德,則臣之所謀者無不明。”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曲》之一:“君以宮唱,寬大而謨明;臣以商應,聞義則可行。” 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節度使廳壁記》:“故自 興元 至 大和 五十年間,以勳庸佩相印者三,以謩明歷真相者九。”
“谟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源與古典出處
源自《尚書·臯陶谟》:“允迪厥德,謨明弼諧。”
延伸用法
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君臣協作,如北周庾信詩句“寬大而謨明”,唐代劉禹錫《山南西道節度使廳壁記》中的政治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尚書》原文或古典文學集。
谟明(mó mí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深思熟慮、周密明智。
谟明的部首是讠(讠與言相同),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谟明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文獻《周易·系辭上》。在這個經典中,谟明被用來形容君子思慮周密明達的品質。
谟明的繁體寫法為謨明。
在古代,谟明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根據現存的古代字典和文獻資料,可以知道谟明的古漢字寫法為謨明。
1. 我們在制定計劃時應該谟明周全,以确保取得成功。
2. 他的決策總是經過谟明思考的。
谟謀、謀士、明智、明察等都屬于谟明的相關詞語。
靜思、深思熟慮、謀略等都可以作為谟明的近義詞。
輕率、魯莽、沖動等則可以作為谟明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