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遐的意思、登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遐的解釋

(1).《墨子·節葬下》:“ 秦 之西有 儀渠 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謂死者升天而去。後因以“登遐”為對人死諱稱。《詩·大雅·下武》“三後在天” 漢 鄭玄 箋:“此三後既沒,登遐,精氣在天矣。”《三國志·魏志·文昭甄皇後傳》“有司奏請追諡”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雖夙年登遐,萬載之後,永播融烈。”《世說新語·文學》“ 孫子荊 除婦服,作詩以示 王武子 ” 劉孝标 注引《孫楚集》:“其詩曰:‘時邁不停,日月電流,神爽登遐,忽已一周。’”《晉書·後妃傳上·文明王皇後》:“奄然登遐,棄我何早!”

(2).特指帝王之死。《文選·劉琨<勸進表>》:“ 永嘉 之際,氛厲彌昏,宸極失禦,登遐丑裔。” 李善 注引 王隱 《晉書·懷紀》:“羯賊 劉曜 破 洛 ,皇帝崩於 平陽 。” 唐 柳宗元 《唐故秘書少監陳公行狀》:“ 德宗 登遐,公病痼,輿曳就位,備哀敬之節。” 宋 王安石 《謝知江甯府表》:“先帝登遐,既不獲奔馳道路;陛下即位,又未嘗瞻望闕廷。” 清 昭槤 《嘯亭續錄·王文靖》:“上登遐時,命公與 文僖 同撰遺詔,因受顧命。”

(3).猶言登仙遠去。 晉 陸雲 《登遐頌》:“夫死生存亡,二理之已然者也。而世有神仙登遐之言,千歲不死之壽,其詳固難得而精矣。” 明 徐渭 《漁陽弄》:“文章自古真無價,動天庭 玉皇 親迎,飛鳧降鶴踏紅霞,請先生即便登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遐(dēng xi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古語詞,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帝王去世的婉稱

    古代專用于指稱天子或尊貴者離世,屬委婉語。如《墨子·節葬下》載:“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然後成為孝子。此上以為政,下以為俗,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則此豈實仁義之道哉?此所謂便其習而義其俗者也。若中國之君子,觀之則謂大惑矣。今天下之士君子,将猶多皆疑惑厚葬久喪之為中是非利害也。故子墨子言曰:然則姑嘗稽之,今雖毋法執厚葬久喪者言,以為事乎國家。此存乎王公大人有喪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繡必繁,丘隴必巨……若苟貧,是粢盛酒醴不淨潔也;若苟寡,是事上帝鬼神者寡也……今執厚葬久喪者言曰:厚葬久喪,果非聖王之道,夫胡說中國之君子為而不已,操而不擇哉?”其中“登遐”即暗含對喪葬儀式的讨論。

    詞源依據:“登”本義為上升,“遐”指遙遠,合指靈魂升天遠逝。

  2. 道教指得道升仙

    在道教文獻中,“登遐”引申為修煉者羽化登仙。如《晉書·許邁傳》載許邁緻友人書:“自今以往,行當登名山、服食養性……非複世人事矣。”後世道教典籍将此類超脫稱為“登遐”。


二、用法演變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10頁,釋義“古代稱帝王之死”并引《墨子》用例。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收錄“登遐”詞條,分列“帝王逝世”與“得道升仙”二義。
  3. 《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釋為“道教羽化飛升的儀式稱謂”。

說明: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上述來源以權威工具書為準。如需查閱原文,建議通過《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或圖書館館藏獲取《墨子》《晉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登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綜合解析:

  1. 本義與喪葬習俗
    源自《墨子·節葬下》記載的儀渠國(今甘肅慶陽一帶)習俗:親屬去世後,焚燒屍體使煙氣升天,稱為“登遐”,意為靈魂升天而去。後演變為對死亡的委婉諱稱,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夙年登遐”即指逝去。

  2. 特指帝王之死
    自漢代起,“登遐”多用于帝王去世的尊稱。例如《晉書》記載晉懷帝崩于平陽時用“登遐丑裔”描述,唐代柳宗元《唐故秘書少監陳公行狀》中“德宗登遐”亦指唐德宗駕崩。

  3. 引申為登仙遠去的意象
    晉代陸雲《登遐頌》以“登遐”描述神仙飛升,明代徐渭《漁陽弄》中“請先生即便登遐”則借指文人超脫凡塵。此用法多含文學想象色彩。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卬角骜主徧戒編著飙禦不匡場合陳言老套觸景傷情道寡稱孤得計貂茵豐稔格林尼治共相鈎牝勾追怪嗔鬼抓狼嚎黑蛟截拿桀犬金城石室旌旆進占季葉爵韋課令叩枻力田流羨謾道幕從哪個泥常牛酒皮夾子屏置迫小親賓勤幹清茶淡飯杞人憂天歧秀山屐詩鴻授方訟棠縮頸泰遠天真爛熳體幹歪憊王水罻羅甕裡酰雞邬壁舞靴象道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