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漲沒過堤岸。《宋史·河渠志一》:“﹝ 黃河 ﹞漲溢踰防,謂之‘抹岸’。”
“抹岸”是漢語中具有專業屬性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水利工程及土木建築領域,指用特定材料對河岸、堤壩等自然或人工邊坡進行覆蓋加固的工程技術。該詞由“抹”(塗抹、覆蓋)和“岸”(水邊陸地)構成,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義分解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抹”在此語境中取“塗抹、覆蓋”之意,而“岸”指“江、河、湖、海等水邊的陸地”(《辭海》第七版),組合後特指以人工方式對水岸進行表層處理。
工程應用
在《水利水電工程技術術語标準》(GB/T 50095-2014)中,抹岸被歸類為“護岸工程”的分支工藝,常見于河道整治項目。例如采用混凝土、漿砌石等材料覆蓋岸坡,形成抗沖刷保護層,防止水土流失。
結構工藝
抹岸工藝包含基面清理、材料攤鋪、壓實抹平三大步驟(《堤防工程施工規範》SL 260-2014),需根據水流速度、地質條件選擇黏土、瀝青混凝土或生态植草等不同材料,兼顧功能性與環境協調性。
方言延伸
在江淮官話等方言區,“抹岸”偶見引申為“貼近岸邊”的動作描述,如“漁船抹岸而行”,此用法可見于《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版),但屬于非專業場景下的口語化表達。
“抹岸”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水文現象,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水利術語中,描述河流因水位暴漲而漫過堤岸的自然災害現象。例如,黃河因汛期水量激增導緻“抹岸”,威脅沿岸安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宋史·河渠志》或水利專業資料。
卬曲安國甯家報販薄伎拔賞筆外法蔔算藏拙拆建成幼持算從新打比搭夥戴纴芳蕙翻濤飛駝鬼工毬桂林山水甲天下考落肯堂肯構珂繖狂簡聯播龍藏寺砻習鸾隻鳳單賣頭賣腳麼麼命俦嘯侶末耐何破調乾恩蔭戗水侵牟瓊殿淇園三足鼈首戰告捷霜戶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說載嵩構訟争泰定陶相跳嬉同泰寺通信連歪不橫楞望塵而拜圍棋畏讋聞悉纖阿現快曉谙戲鴻潟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