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喚同伴。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衆靈雜遝,命儔嘯侶。” 南朝 梁元帝 《懷舊志序》:“臨水登山,命儔嘯侶。” 王國維 《彊村校詞圖序》:“春秋佳日,命儔嘯侶,促坐分箋,壹握為笑。”
“命俦嘯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ìng chóu xiào lǚ,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指呼喚志同道合的同伴,共同參與某一活動。其中“命”和“嘯”表示召喚、呼喚,“俦”和“侶”指同伴或夥伴。
出處與典故
源自三國時期曹植的《洛神賦》:“衆靈雜遝,命俦嘯侶”,描寫衆神聚集、呼朋引伴的場景。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
常見近義詞為“呼朋引類”,均含召集同類之意。
注意點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引申為“夫妻情感深厚”,但此解釋缺乏文獻依據,主流釋義仍以“召集同伴”為核心。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語境,強調通過召喚志趣相投者共同行動,體現協作或群體活動的意象。
命俦嘯侶是一個漢語詞語,它形容兩個人在一起非常般配、和諧相處,彼此之間有着強烈的默契和互動。這個詞語常常用來形容情侶、朋友或者合作夥伴之間的關系,表達他們之間的默契和互相促進。
命俦嘯侶的拆分部首是分别是:命(口)、俦(人)、嘯(口)、侶(人)。而這個詞語的總體筆畫數量是21畫。
命俦嘯侶是由原本的“命侶”和“嘯侶”兩組詞彙組合而成。“命侶”意思是命中注定的伴侶,而“嘯侶”則是形容兩人相互吸引以至于像鹩響一樣歡樂。兩組詞在意思和形象上都有相似之處,所以形成了現在常用的詞語“命俦嘯侶”。
在繁體字中,命俦嘯侶的寫法為 “命俦嘯侶”。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命”原本寫作“姳”,“俦”原本寫作“紬”,“嘯”原本寫作“嘵”,“侶”原本寫作“侶”。隨着時間的演變和文化的發展,這些字的寫法也逐漸變成現在的形式。
1. 他們是命俦嘯侶,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夠非常默契地配合。
2. 他們是真正的命俦嘯侶,在一起能夠互相激發出最好的潛力。
3. 我們是一對命俦嘯侶,一起經曆了許多困難,但始終相互支持和鼓勵。
組詞:命運、侶伴。
近義詞:神來之筆、默契十足。
反義詞:格格不入、水火不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