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失步的意思、失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失步的解釋

(1).謂該去而沒有去成。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實褰期於晚歲,非失步於方春。”

(2).亂了步伐。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忌戒》:“其人比出選門,為衆目所視,衆口所訐,亦趦趄而失步矣。”

(3).畏避不前。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先鳴 楚 舘,孤峙 齊 宮, 乘 忌 側目, 應 劉 失步。” 唐 高仲武 《中興間氣集·皇甫冉》:“自 晉 、 宋 、 齊 、 梁 、 陳 、 隋 以來,採掇者無數,而補闕獨獲驪珠,使前賢失步,後輩卻立。”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 顧司寇 華玉 ,體裁變創,工於發端……足使 文通 變色, 彥昇 失步矣。”

(4).失其故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喪失固有的技能。語本《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隋書·王貞傳》:“適 鄢 郢 而迷塗,入 邯鄲 而失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失步”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1. 該去而未去成
    指原本計劃前往某地或完成某事,但未能實現。例如南朝梁沈約《郊居賦》中“非失步於方春”即表達此意。

  2. 步伐混亂
    形容行走時腳步錯亂,或比喻行事失去章法。唐代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的“趦趄而失步”即描述因衆人非議導緻舉止慌亂的狀态。

  3. 畏縮不前
    指因畏懼而退縮,如唐代楊炯《王勃集序》中以“應劉失步”暗喻文人面對壓力時的怯懦表現。

  4. 模仿失敗,喪失本真
    源自《莊子·秋水》中“邯鄲學步”的典故,比喻盲目效仿他人反而丢失自身特色。隋代王貞的“入邯鄲而失步”即用此典。

  5. 引申義:做事失誤
    現代語境中可擴展指代一般性差錯,如“談判中失步導緻協議破裂”。


使用特點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需注意與“失足”(側重道德過失)、“失手”(意外失誤)等近義詞的區分。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失去原有狀态”,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失步的意思

失步是一個動詞詞組,意思是行走或進行某個活動時腳步出現差錯或不穩定。它指出了一種失去平衡或控制的狀态,常用來形容個人在某個動作行為上的失誤或錯誤。

部首和筆畫

「失」字的部首是「大」,總共有5個筆畫。

「步」字的部首是「止」,總共有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失步」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論語·衛靈公》一章中的一句話:“言寡信,行不忠,失其子,亂其家。”繁體字的寫法是「失步」,繁體字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失步」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編纂學家的研究,「失」最初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上部是「北」,下部是「夕」。而「步」則由「止」和「少」組成。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形體逐漸發展演變,「失」和「步」的寫法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态。

例句

1. 在比賽中,他突然失步,跌倒在地。

2. 由于緊張,她在台上失步了一次,但還是堅持完成了演講。

3. 運動員們都經曆過失步的時刻,關鍵在于如何從中學習并繼續前進。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失誤、失策、失控

近義詞:出錯、失常、失誤

反義詞:穩步、準确、有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