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勸農的意思、勸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勸農的解釋

(1).鼓勵農耕。《史記·孝文本紀》:“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今勤身從事而有租稅之賦,是為本末者毋以異,其於勸農之道未備。”《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是以帝耕以勸農,後桑以成服,所以昭事上帝,告虔報施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墾荒》:“ 中國 伊古以來,以農桑為本,内治之道,首在勸農。”

(2).古代政府官員在春夏農忙季節,巡行鄉間,勸課農桑,稱勸農。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吳興園圃》:“郡守每歲勸農還,必於此艤舟宴焉。”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我如今待要下鄉勸農去也,則怕那秀才上朝應舉去的忙,等不的我回來。”

(3).官名。古代負責鼓勵督促農業生産的官吏。 晉 束晳 《勸農賦》:“惟百裡之置吏,各區别而異曹;考治民之賤職,美莫當乎勸農。”參見“ 勸農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勸農”是漢語中一個曆史悠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政府或官員通過政策、宣導等方式鼓勵農耕生産,促進農業發展。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勸”意為勉勵、倡導,“農”指農業活動,合稱即“勸導務農”。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時期,《周禮》記載“以荒政聚萬民,首曰散利,次曰薄征,三日緩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幾,七曰眚禮,八曰殺哀,九曰蕃樂,十曰多昬,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盜賊”,其中“薄征”“弛力”等均屬勸農措施。

漢代起,“勸農”成為國家制度,《漢書·文帝紀》載“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務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明确将勸課農桑列為郡守職責。宋代更設立專職“勸農使”,《宋史·職官志》記有“諸路勸農使掌察官吏、勸課農桑”的職能。明代《農政全書》系統總結了勸農政策,提出“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六大實施方向。

現代語境中,“勸農”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如2023年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強調“強化政策扶持引導,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延續了傳統勸農思想内核。

網絡擴展解釋

“勸農”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及背景:

一、基本釋義

1. 鼓勵農耕
指通過政策或行動促進農業生産,強調農業為立國之本。如《史記·孝文本紀》提到:“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2. 古代官員的職責

二、曆史背景與延伸

三、應用場景

四、示例參考

總結來看,“勸農”既是古代農業政策的核心實踐,也是文化中重視勞動與自給精神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擺事實白梃榜運背匠别居參請嘲嗤超骧觸暑逮坐諜候地質作用兜兜褲多言繁稱旛幟挂心鈎海籌漢字輸入技術诃陵樽宏儒黃甯胡打海摔渾化火花虎體熊腰唬通金聲晉谒糾綏雞絮眷好開滌可口淚泉梁甫連篇累幀撩淺離身樓羅縷覼門楗谧爾敲日清靜茕孑軟風阮生恸善陣者不戰試刊石于菟十字鎬水簸箕鼠韭疏香刓困相類獻羨小味脅窩寫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