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明教的意思、明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明教的解釋

[(your) penetrating judgment] 舊對别人言論書劄的敬稱

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戰國策·魏策》

詳細解釋

(1).高明的指教。對别人言論書劄的敬語。《戰國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 郭沫若 《看科學研究成績展覽》詩:“思想武裝忘自我,遵循明教學 ****** 。”

(2).修明教育。《商君書·賞刑》:“夫明賞不費,明刑不戮,明教不變。”

(3).由摩尼教發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組織。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成分。 五代 、 宋 、 元 農民起義常利用為組織的工具。 宋 陸遊 《條對狀》:“伏緣此色人處處皆有, 淮南 謂之二禬子, 兩浙 謂之牟尼教, 江東 謂之四果, 江西 謂之金剛禪, 福建 謂之明教,揭諦齋之類,名號不一。” 王國維 《觀堂别集·摩尼教流行中國考》:“至於 五季 尚有 陳州 母乙 之亂,明教禳鬼之事,及 大中祥符 重修《道藏》,明教經典,乃得因緣編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明教”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 敬辭用法(高明的指教)
    作為古代對他人言論或書信的敬稱,常見于文獻中。例如《戰國策·魏策》記載:“寡人不肖,未嘗得聞明教。”。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保留了曆史語境中的謙敬色彩。

  2. 宗教組織(摩尼教演變而來)
    明教是波斯摩尼教傳入中國後形成的秘密宗教,融合了道教、佛教等元素,崇拜光明之神摩尼及日月,尊張角為教祖。其教義強調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對立,主張“黑暗終将過去,光明即将來臨”,因此在五代、宋、元時期常被農民起義利用,如方臘起義、王念經起義等。

  3. 次要含義(修明教育)
    部分典籍如《商君書·賞刑》提到“明教”指修明教育,但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為罕見,現代幾乎不再使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教義細節,可參考《戰國策》《商君書》等文獻或權威曆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明教

明教,又稱“光明教主”,是指明代末年倭寇入侵時期,民間抗倭的一種民間武裝組織。明教的主要任務是組織民衆抗擊倭寇,并宣揚抗倭思想,保衛國家安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明教這個詞可以拆分為“日”和“攸”,其中“日”作為部首,表示“太陽”或“光明”的意義;“攸”則作為字的音旁。“明教”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明教這個詞最初出現在明代,起初用來指代抗倭的組織,後來逐漸演變為一個特指的名詞,指代由南明王朝統治下的民間武裝組織。

繁體

明教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明教”,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明教的寫法也是類似于現代漢字的“明教”,隻是在書法風格等方面可能有所差異。

例句

明教這個詞可以用在以下例句中:

1. 光明教主領導下的明教,起到了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作用。

2. 明教積極組織民衆抗擊倭寇,為民間武裝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3. 明教的成立,标志着民間抗倭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組詞

明教組詞示例:

1. 明教徒

2. 明教派

近義詞

明教的近義詞:

1. 光明教

2. 民間武裝組織

反義詞

明教的反義詞:

1. 倭寇

2. 清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