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安徽省 洛河 北至 懷遠縣 入 淮 處。 宋 蘇轼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詩:“繫舟清 洛 尾,初見 淮南 山。”
“洛尾”是一個具有地理指向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luò wěi
釋義:指安徽省境内的洛河(并非陝西的洛河)北段,至懷遠縣彙入淮河的地理位置。這一名稱在宋代蘇轼的詩作中已有記載。
蘇轼《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詩中提到:“繫舟清洛尾,初見淮南山”,描述了在洛河與淮河交彙處停泊船隻的情景。此處的“洛尾”即指洛河入淮口。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洛尾”作為成語,表示“名聲一夜破滅”,但這一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且與主流地理釋義沖突,需謹慎參考。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地理考據,可參考《蘇轼詩集》或地方志文獻。
洛尾是一個具有豐富意義的詞語,在文字解讀和文化傳承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洛尾一詞的拆分部首是水字旁和尾字旁,洛的字形屬于水字旁,尾的字形屬于尾字旁。
洛尾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史記》中的《洛陽伯虞賦》。在這篇賦文中,洛尾被用來描繪洛陽城的美麗風景。
洛尾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都是"洛尾"。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尾字旁位置是寫在字的右側,例如"紙"字的古代寫法是"紙"。
以下是關于洛尾的例句:
1. 洛尾雄風,美不勝收。
2. 每到秋天,洛尾的楓樹紅得如火。
洛尾的組詞:洛陽、洛水、洛河、洛陽牡丹。
洛尾的近義詞:洛風、洛雅、洛麗。
洛尾的反義詞:平凡、普通、尋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