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枉桡的意思、枉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枉桡的解釋

亦作“ 枉撓 ”。1.違法曲斷,偏私下公,使有理不申。《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斬殺必當,毋或枉橈。” 孔穎達 疏:“枉謂違法曲斷,橈謂有理不申,應重乃輕,應輕更重。”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君嘗倅二郡,牧一州,所在稱理,有 龔 黃 之政焉。又嘗佐秋官,詳庶獄,事無枉撓,有 于張 之風焉。”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司法枉橈,其長得治之。長不治,民得請於學官,集法學者共治之,所以牽獨斷也。”

(2).曲弱;彎曲。《淮南子·修務訓》:“琴或撥剌枉橈。” 高誘 注:“枉橈,曲弱。”

(3).指曲弱之木。《文子·自然》:“故海不讓水潦,以成其大;山林不讓枉橈,以成其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枉桡(wǎng ráo)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法律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基本釋義 指司法過程中違背法理、曲解法條的審判行為,表示因私情或利益幹擾而作出不公正裁決。該詞由"枉"(彎曲、不正)與"桡"(屈服、彎曲)兩個語素構成,通過并列構詞法形成"違法曲斷"的核心語義。

二、源流考釋 最早見于《禮記·月令》"毋枉桡"的司法禁令,鄭玄注"枉桡,謂違法曲斷",強調司法公正原則。在《唐律疏議》中發展為"官司出入人罪"的具體罪名,特指官吏故意增減犯罪情節的渎職行為。

三、法律語境 特指古代司法官吏三類違法行為:

  1. 故縱:故意減輕犯罪事實
  2. 故入:故意加重犯罪情節
  3. 故違:公然違背律令規定 (據《大清律例·刑律》釋義)

四、語用分析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和司法倫理讨論,常與"徇私枉法""舞文弄法"構成近義關系。《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标注為書面語體,屬司法專業術語範疇。

五、近反詞系 近義詞:枉法、曲斷、舞弊 反義詞:秉公、持正、執法如山

網絡擴展解釋

“枉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ǎng ráo(或作“枉撓”),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析:

1.違法曲斷,偏私不公

指司法或裁決過程中違背法律、偏袒不公,使有理者無法伸張正義。
例證:


2.曲弱、彎曲

形容物體形态彎曲柔弱,或比喻事物不剛直。
例證:


3.指曲弱之木

引申為彎曲的木材,象征柔弱或非棟梁之材。
例證:


“枉桡”兼具抽象與具象含義,既用于批判司法不公,也描述物理形态的彎曲,并引申為對柔弱事物的指代。其用法多見于古籍,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禮記》《淮南子》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罷黜百家白洋洋駁究不庭常雨觸地號天大報大不過典裁雕世董仲舒都速方便主子方員可施府丞魚詭晖海禁害寇黑錢紅粟渾實貨材活似瓠犀境遇金繩勁躁攫金不見人爵谥俊哲客冬空對空款眷粱糗靈空隆長龍野猛可裡幪幪妙匹明銳孽報榷論曲頸甑日炙風篩霜鏡私耽私接損公肥私台郎天雄聽熒通文調武吞氣無實祥煙笑語指麾屑役新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