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福德的意思、福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福德的解釋

(1).福分和德行。《北史·元嵩傳》:“ 任城康王 大有福德,文武頓出其門。” 清 龔自珍 《壬癸之際胎觀三》:“寳應出,福德聚,主天下;寶應不出,福德不聚,主大國。”

(2).指福分,福氣。《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他有個花枝也似女兒,獻在一個奢遮去處,這個女兒不受福德,卻跟一個碾玉的待詔逃走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福德"是漢語中具有哲學與宗教雙重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層面:

一、基本釋義 "福"指福氣、福報,《漢語大詞典》定義為"幸福吉慶之事";"德"本義為道德品行,《說文解字》釋為"升也,從彳㥁聲",引申為善行修養。二字合稱時,特指因善行積累而獲得的福澤,如《尚書·洪範》所述"五福"中的"攸好德"即強調德行與福報的關聯。

二、佛教釋義 佛教辭典中,福德指通過布施、持戒等善業所積累的功德,《佛學大辭典》将其解釋為"修人天善行所感福報"。與"功德"的區别在于,前者側重世間福樂,後者指向出世解脫,如《金剛經》雲"以七寶滿爾所恒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受持四句偈"。

三、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中,該詞承載着"行善積德,福蔭子孫"的倫理觀,《禮記·祭統》"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的記載印證了這種天人感應思想。道教學說則強調"承負"觀念,《太平經》提出前人積德後人得福的理論架構。

四、典籍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季氏之孚,有福德矣",後《漢書·五行志》"此皆功德不立而福德獨豐"的記載,均體現古代對道德實踐與福祿關系的辯證思考。

網絡擴展解釋

“福德”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豐富的内涵,主要涵蓋傳統文化、佛教哲學兩個層面:

一、基本詞義

  1. 傳統解釋
    由“福”(幸福、吉祥)與“德”(品德、道德)組合而成,指因具備良好品德而獲得的福氣與好運。例如《北史》記載“任城康王大有福德”,即強調德行與福分的關聯。

  2. 世俗表現
    包括財富積累、家庭和睦、社會地位等具體福報,如《宋史》提到宋太宗“福德吾所不及”,暗指其天命所歸的福澤。

二、佛教哲學中的深層含義

  1. 善業之果
    佛教認為福德是因持戒、布施等善行所感召的外在福報,如財富、健康等,但此類福報仍屬輪回範疇。

  2. 與“功德”的區分
    福德強調外在福報,可通過物質布施獲得;功德則是内在的智慧覺悟,需通過修行破除執着(如達摩評梁武帝“造寺無功德”之典)。

  3. 淨土宗的特殊意義
    在淨土經典中,“福德因緣”被賦予超脫輪回的功能,例如蕅益大師解釋“信願持名”本身即包含多善根福德,是往生淨土的關鍵。

三、現代文化延伸

當代語境下,福德也泛指通過道德修養、行善助人等行為積累的綜合福祉,涵蓋身心健康、人際關系和諧等維度。

提示:如需了解“福德”作為藥品名稱的用途(如克林黴素磷酸酯),可參考來源,但此用法與詞義解釋無關。

别人正在浏覽...

哀吊柏國半恰秉軸不入時宜長生殿潮濤誠謝陳爛楚都待決大絃鬥府垩廬放官樊樓黼黻腹股溝改轅海蟾酣然入夢漢篆鶴騎環顧昏因見教驕憨結帳禁門緝綜鋸工跨邊虧制雷呴亮開躐用立象闾井孟常眄遇命筆珉石溺沈跑紅炮簾陪妾氣和其間髯公喪失殆盡飾貌署字歎吒停斷通逆頹絕猥巷違越綫斷風筝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