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謄録的意思、謄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謄録的解釋

用工楷謄清抄錄。科舉時試卷校閱前的手續之一。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取士,至 仁宗 始有糊名考校之律。雖號至公,然尚未絶其弊。其後 袁州 人 李夷賓 上言,請别加謄録。因著為令,而後識認字畫之弊始絶。”《清史稿·選舉志三》:“士子用墨,曰墨卷。謄録用硃,曰硃卷。” 商衍鎏 《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二章第三節:“ 清 代6*考卷未送考官校閲之前,有彌封、謄録、對讀與套分硃墨卷各項手續。”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謄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謄録”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éng lù(注音:ㄊㄥˊ ㄌㄨˋ),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義分解

    • 謄(téng):指工整地抄寫、轉錄,強調“無修改地複現原文”。
    • 録(lù):同“錄”,意為記錄、抄寫,古代多用于官方文書的整理。
      合稱“謄録”即指用規範字體謄清抄錄,确保内容準确無誤。
  2. 曆史背景
    該詞常見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指考試結束後将考生試卷用朱筆謄抄一遍的流程,目的是防止考官通過筆迹辨認考生身份,确保公平性。謄錄工作由專門的“謄録官”或“謄録院”負責,需嚴格保密。


二、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謄録”更多指工整地抄寫或整理文件,例如:


三、相關詞彙


四、補充說明

“謄録”一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被“謄寫”“抄錄”替代,但其曆史背景仍具研究價值,尤其在科舉制度文獻中常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謄録》的意思

《謄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抄錄或者複制文獻、書籍等。它可以用來描述将某篇文章或書籍的内容完全照抄下來,以便保存或傳播。

拆分部首和筆畫

《謄録》這個詞的部首是言(言字旁),它是表達語言的意義。它的筆畫數是15畫。

來源和繁體

《謄録》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複合詞。它在繁體中的寫法是「謄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差異。根據曆史文獻的記載,古時候使用「謄錄」這個詞時,其寫法可能是「㪋録」。

例句

1. 小明用了一個晚上才完成對那本古籍的謄録。
2. 老師要求學生們将這篇文章謄録一遍,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手謄録、謄寫、謄刻、抄録、抄寫、抄錄、複錄、複寫。

近義詞:謄寫、謄刻、抄録、抄寫、抄錄、複錄、複寫。

反義詞:删録、删除、删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