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刻薄殘忍。《漢書·楊恽傳》:“ 惲 伐其行治,又性刻害,好發人陰伏。”《北史·酷吏傳·李洪之》:“刻害之聲,聞於朝野。”
(2).殘害;侵害。 明 李東陽 《<孟子>直解》:“﹝ 季氏 ﹞侵漁剝削,刻害小民。”
“刻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刻薄殘忍
指性格或行為上的冷酷無情、苛待他人。例如《漢書·楊恽傳》提到楊恽“性刻害,好發人陰伏”,形容他為人苛責、善于揭露他人隱私。
殘害;侵害
側重于實際行為的傷害,如《北史·酷吏傳》記載李洪之“刻害之聲,聞于朝野”,說明其暴行廣為人知;明代李東陽的《孟子直解》也提到季氏“侵漁剝削,刻害小民”,指剝削百姓。
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古籍文獻及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詳細例證,可參考《漢書》《北史》等史料。
《刻害》這個詞是指行為或言語對他人造成傷害或困擾的意思。它通常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言論給他人帶來的不良影響或痛苦。
《刻害》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刀刂」和「宀寶蓋」。它的拆分筆畫是9畫。
《刻害》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受宗教或哲學思想的影響而演變而來。它在古代的文獻中并不常見。
《刻害》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刻害」。
《刻害》這個詞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文字演變的過程中有些字形已經不再使用。不過根據現代的語言學研究,可以推測其在古代可能是「刳害」、「刳害」等寫法。
1. 他的冷嘲熱諷時常給他人帶來刻害。
2. 這種欺詐行為實在是對消費者的刻害。
3. 言語之間的刻害,常常遠勝于肢體的傷害。
1. 刻意:故意為之,存心。
2. 害人:傷害他人,使他人受到損失。
3. 害怕:對某事或某人感到恐懼擔憂。
1. 傷害:對他人造成身體或精神上的損害。
2. 折磨:給予他人身心上的痛苦或困擾。
3. 騷擾:連續或頻繁地打擾他人,使其感到不舒服。
1. 關愛:對他人付出愛心,關心和照顧。
2. 幫助:給予他人援助或協助,幫其解決問題。
3. 正能量:積極向上的影響與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