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道的意思、履道的詳細解釋
履道的解釋
(1).躬行正道。《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漢 班昭 《東征賦》:“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晉 陸雲 《與戴季甫書》:“居德履道,秉心真實。” 明 唐順之 《答洪方洲主事》:“惟慎獨二字是千古正6*法眼藏,若於此參透,則終日履道隻是家常茶飯。”
(2).謂所行的路。《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民報·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故 英國 為革命之性質,有浴血淋漓之現象,而 美 則為履道坦坦之一進化而已。”
(3).見“ 履道裡 ”。
詞語分解
- 履的解釋 履 ǚ 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 踐踩,走過:履曆(.個人的經曆;.記載履曆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 步伐:步履維艱。 執行,實行:履行。履約。 〔履帶〕在拖拉機、坦克車等的車輪上圍繞的鋼質鍊帶。 指領土:“賜我先君履”。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莊周) 指“道教”(中國主要宗教之一,創立于東漢):道觀(刵 )。道士。道姑。道行(俷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領)。 指某些反動迷信組織:會道門。一貫道。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履道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履道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釋義
“履道”為動賓結構合成詞,字面指“踐行正道”,引申為遵循道德準則、實踐真理。
- 《漢語大詞典》:釋為“躬行正道”,強調道德實踐性,如《後漢書·班彪傳》“躬履道而蹈德”。
- 《古代漢語詞典》:注“履”為“實行”,“道”為“真理或道德”,合成義為“踐行高尚準則”。
二、詞源演變
- 先秦起源
- 源于《周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喻指遵循中正之道可得吉祥。
- 《說文解字》析“履”為“足所依也”,後引申為“實踐”;“道”本義為道路,擴展為規律、德行。
- 漢唐深化
- 王充《論衡》以“履道”喻君子操守,如“履道以禁人為非”。
- 白居易晚年居洛陽“履道裡”,取《周易》典,寄托守正之志。
三、現代語義
- 哲學層面:指對道德規範或客觀規律的自覺實踐(《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文化語境:常見于“履道守真”“履道含和”等短語,強調知行合一的精神追求。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論衡校釋》(中華書局)
- 《白居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履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
躬行正道
指親身踐行正直之道,強調道德實踐。這一釋義源自《易經·履》的“履道坦坦,幽人貞吉”,漢代班昭《東征賦》中“正身履道,以俟時兮”也體現了此意。例如“富貴之多罪,不如貧賤之履道”即用此義。
-
所行的路
既可指具體道路,也可比喻人生或行為方向。如近代文獻中“美則為履道坦坦之一進化”,此處“履道”引申為發展路徑。
-
專有地名“履道裡”
特指唐代洛陽的裡坊名,白居易晚年居所所在地。如“會昌六年白居易卒于洛陽履道裡故居”,此處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否為地名用法。
提示:該詞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前兩義項為抽象概念,第三義項為具體地名。若需更多古籍例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冰舞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殘刻策足超聲速初涼春回大地打羣架東攔西阻短撅撅風吹草動扶床蝮蛇隔句對館伴使過索荷錢花蒂槐铉回春呼牛作馬礛磻劍及屦及檢刻瑊石精微謹謝不敏浚澗烤鴨可異犪牛枯渠涼能鈴軒麗逸耧車樓脊髦碩棉農迷蝴蝶驽暗瓢笠疲獘千裡莼輕手輕腳軟俗磉盤三時殿上工省中食封思想内容堂宇探曆枉尺直尋蔿國五韺顯志歇力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