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raw]∶拉、拖
這條線路的列車都由電力機車牽引
(2) [cause;initiate]∶引動;引起
一種被幸福所牽引着的微笑
(3) [cite]∶援引,引證
何必又牽引别說
(4) 拉攏,拉拉扯扯 [inveigle;woo;pull and drag]
指目牽引。——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1).拉,拖。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拔河》:“當大絙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曰拔河。”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章:“兩隻腳就像被什麼牽引着似地,向着那個大黑家夥走去。”
(2).引動,引起。《史記·律書》:“牽牛者,言陽氣牽引萬物出之也。”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的前面》四:“﹝ 劉希堅 ﹞盤旋着溫柔的愉快,浮出微笑來,是一種被幸福所牽引着的微笑。”
(3).援引,引薦。《漢書·鮑宣傳》:“竊見 孝成皇帝 時,外親持權,人人牽引所私以充塞朝廷。”
(4).引導。 清 朱昂 《探春》詞:“眉嫵含情處,應多謝東風牽引。” 黃中黃 《沉荩》第二章:“惟黨籍中 湖北 大小官吏,自道府以下二百餘員皆有名,為 之洞 所燬,蓋 藎 運動牽引之力為多也。”
(5).引誘;吸引。 宋 張載 《經學理窟二·氣質》:“覩一物又敲點着此心,臨一事又記念着此心,常不為物所牽引去。” 明 李贽 《答耿司寇書》:“反覆思惟,總是名心牽引,不得不颠倒耳。” 沉從文 《生》:“小玩具作飛機形狀,上升與降落,同時還牽引了遠方許多眼睛。”
(6).牽制。《左傳·襄公十三年》:“使歸而廢其使,怨其君以疾其大夫,而相牽引也,不猶愈乎?”《明史·成祖紀一》:“憚 燕王 強,未發,乃先廢 周王 橚 ,欲以牽引 燕 。”
(7).株連;連累。《漢書·王莽傳中》:“牽引公卿黨親列侯以下,死者數百人。”《後漢書·馬援傳》:“帝怒,乃下郡縣收捕諸王賓客,更相牽引,死者以千數。”《北史·恩幸傳·王叡》:“及沙門 法秀 謀逆事發,多所牽引。”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誰是婦人,腹有私孕,懼其打落耶?打即打耳,何必牽引老夫。”
(8).拘泥。 唐 元結 《九疑圖記》:“但苦堂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製,不能有所改剏也。”
(9).猶牽強。 唐 劉知幾 《史通·五行志錯誤》:“斯豈非烏有成説,扣寂為辭者哉?此所謂影響不接,牽引相會。”
(10).引證。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口筆乏乎典據,牽引錯於事類。”《朱子語類》卷七十:“從來有輿屍血刃之説,何必又牽引别説。”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牽引漢語 快速查詢。
“牽引”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指通過外力對物體進行拉動或引導。例如:
骨科治療中通過外力輔助骨骼複位或矯正畸形,具體分為:
指對人或事物發展方向的引導或影響,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的應用場景(如不同牽引術式),可參考醫學或工程類權威資料。
牽引是一個動詞,意思是用力拉或拽引物體移動或改變方向。
牽引的拆分部首是牜(牛的部首),總共有10畫。
“牽引”一詞由“牽”和“引”兩個字組成。牽的意思是用繩子或手牽動物以移動或控制它,引的意思是把人或物體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
在繁體字中,牽引的寫法為「牽引」。
在古代,牽引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大緻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用繩子牽引着沉重的車輛。
2. 工人們牽引着大象通過狹窄的通道。
1. 牽引力
2. 牽引繩
3. 牽引車
4. 牽引系統
拖拽、拽引、牽引
解體、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