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律義的意思、律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律義的解釋

疏解律令的意義。 宋 時一度為考試科目之一。《宋史·選舉志一》:“﹝ 太平興國 ﹞八年,進士、諸科始試律義十道,進士免帖經。明年,惟諸科試律,進士復帖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律義”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它的單字“律”與“義”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根據權威漢語詞典的釋義,其詳細意思如下:

一、核心含義:法律條文的精神實質與正當性依據 “律”指法律、規則、規範,“義”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行為、正義。因此,“律義”合起來主要指法律、律令所蘊含的正當性、公正性及其内在的精神實質。它強調法律不僅是條文本身,更在于其背後所依據的道德準則和社會公義。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律義”指“法律或規則的正義性、正當性依據”。這體現了法律應追求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本質屬性。

二、引申含義:法律實踐中的公正裁決 在具體的法律實踐語境中,“律義”可引申指依據法律精神和正義原則進行審判或裁決的行為。例如《辭海》(第七版)在相關條目中提到,“律義”有時特指“司法活動中依據法律精神和正義觀念作出的公正判決”。這層含義強調了法律條文在具體運用時需結合道義判斷,以實現個案公正。

三、詞源與用法說明 “律義”屬書面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多見于法律哲學、法制史或古典文獻研究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書面語”,釋義側重其作為“法律之正義内核”的概念。其構詞方式體現了漢語中通過單字組合精确表達抽象概念的特點,“律”提供制度框架,“義”注入價值内涵。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2卷,第1278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海》(第七版) 網絡版,上海辭書出版社。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律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使用場景區分:

一、法律釋義(主流用法)

指疏解律令的意義,是宋代科舉考試的科目之一。具體表現為:

  1. 考試内容: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年),進士科與諸科開始加試律義十道(《宋史·選舉志》)。
  2. 演變:次年調整為僅諸科試律義,進士科恢複帖經考試。
  3. 目的:通過解讀法律條文,考察考生對律法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二、道德概念(非主流用法)

部分典籍将“律”與“義”拆分解釋:

使用建議

  1. 學術場景優先采用宋代科舉考試的定義。
  2. 若涉及道德倫理讨論,需明确标注為引申義。
  3. 日文“律義”(りちぎ)指“正直、守信”,屬同形異義詞。

可通過《宋史·選舉志》或《說文解字》等典籍查證原始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愛棠抱衾北籁本科便籤裁赦側想侪衆赤俄斥事窗挺得寸則寸颠童遞步哨狄隸底下都部惇序堕懈孤鴻寡鹄荒歉黃絲黃狀畫譜會垣雞廉即事就傅居學橘子洲狂悍跨牛父連蔕連營列采流星報馬隴首亂紛紛靡類明曠模範穆然南唐二陵内辭評點鯆魮錢三強三刀滲漏神情攝提格手足水湅孫女婿梯棧文過其實午講賢勞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