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惇敍 ”。
“惇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詞義
“惇序”是“惇敍”(也作“惇叙”)的異體寫法,意為按照次序使關系和睦,強調通過有序的規範促進群體和諧。其中“惇”指敦厚、誠懇,“序”指次序、排列()。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臯陶谟》的“惇叙九族,庶明勵翼”,意為按親疏次序使宗族和睦,賢明者相互勉勵輔佐()。《漢書·王莽傳》等後世文獻也沿用此意。
字形與結構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文史讨論中。部分字典(如漢典)将其列為“惇敍”的異體形式()。
擴展理解
從社會學角度看,“惇序”體現了古代通過倫理次序維持社會穩定的思想,與“禮序”“人倫”等概念相關聯,反映了儒家文化中的秩序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惇序(dūn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思”(心思部首)和“予”(人予部首)。惇序的筆畫數量是12畫。
段落标題(h2标籤):《惇序》的來源和繁體惇序一詞最早出現在《古文尚書·殷其變》中,意為“親信順序”。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表示遵守規則、順序有序的意思。惇序這個字在繁體中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惇序”。
段落标題(h2标籤):《惇序》舊時漢字寫法和例句根據古代漢字的變體,我們可以了解到《惇序》古時的漢字寫法為「惇序」。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獻中可以見到。例如,清代王韬的《四端集》中有“居所惇序,坐次其間”一句,意為“人們在座位上按照順序有序地坐下”。這個句子展示了《惇序》在古代時代的應用。
段落标題(h2标籤):《惇序》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在詞語中,我們可以結合《惇序》和其他字組成新的詞語,例如“修惇序”、“遵守惇序”等,表示遵循規矩順序。與《惇序》含義相近的詞語有“順序”、“秩序”、“次序”等。而與《惇序》相反的意思的詞語可以是“無序”、“混亂”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