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搢紳録的意思、搢紳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搢紳録的解釋

清 代記載京朝及外省職官履曆的書,由書坊逐年刊行,詳載各職官的姓名、籍貫、出身等。取古代官吏缙紳垂笏之義為書名。亦稱《爵秩全函缙紳全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搢紳録是明清時期記錄官員身份信息的專用名冊,其名稱由"搢紳"與"録"兩部分構成。"搢"本義指插笏闆于腰間,《禮記·玉藻》載"天子搢珽",後引申為士大夫裝束的典型特征;"紳"原指士大夫束腰的大帶,《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即用此義,二者組合指代官員階層。後綴"録"即名錄之意,合稱即官員登記簿。

該文獻具有三重核心功能:其一為職官檔案,按《清會典》規定記載官員姓名、籍貫、科第、職銜及任職機構;其二為身份憑證,清代官員赴任須持此作為官方認證文件;其三為社會網絡指南,商人、文人常據此聯絡官員,清末《申報》載商人"購搢紳録以通關節"即為例證。

現存搢紳録分官修、坊刻兩種版本。國家圖書館藏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刻本,采用黃绫封面配朱色題籤,屬官方标準制式。民間以北京榮祿堂刻本最著,據《書林清話》記載,該坊自康熙年間始刻,采用季度更新制,詳載官員升遷調補信息。哈佛燕京圖書館藏光緒二十九年榮祿堂本,載有全國十八行省七千餘職官記錄。

該文獻對研究清代官僚體系具有獨特價值。王鐘翰《清史雜考》通過對比不同年份搢紳録,揭示出晚清捐納官員占比達43%的史實。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缙紳全書》顯示,光緒朝縣級主官中進士出身者僅占27%,佐證了科舉制度衰微趨勢。日本東洋文庫所藏同治三年本,則被岩井茂樹用作清代地方行政研究的核心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

“搢紳録”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一、清代職官名錄(主要含義)

根據等來源,這是清代官方或書坊編纂的職官履曆記錄冊,主要包含:

  1. 記載内容:京朝及外省官員的姓名、籍貫、出身等信息,類似現代的人事檔案。
  2. 命名來源:取“缙紳垂笏”之義,象征古代士大夫的儀态(“搢紳”指插笏于帶的裝束)。
  3. 别稱:《爵秩全函缙紳全書》,屬于研究清代職官制度的重要文獻。

二、形容品行的成語(較少見)

僅有提到其作為成語的用法,表示“人物品質高尚、舉止端莊”,但其他權威典籍未收錄此義項,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需謹慎參考。

補充說明

漢字“搢”通“缙”,指插笏闆于腰帶;“紳”指士大夫的衣帶,兩字組合原指古代官員的裝束禮儀,後引申為職官群體的代稱。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敖然坌至碧荷博見不揆梼昧踹落滀漯打夯淡泊放情費鈔風患佛母供億宮澤歸璧鬼蛱蜨貴學還省函陣弘美渾凝捷便稽覽睊睊劇吏雷行良駿鹿角霜緑腰密谛秘録腦積水扭送拍竿平津邸憑轼破國亡家欺瞞勤介劬劬趣鄉人工流産榮懼如願以償身親試巴私福司箴歎氣嗒焉天一通艙頭廳相塗地萬壽聖節圍隨霞駁夏潦鄉先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