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與天合而為一。《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
(2).星名。《史記·天官書》:“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 張守節 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鬭,知人吉兇。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鬭,知人吉兇者也。”
(3).神名。《史記·封禅書》:“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 天一 、 地一 、 太一 ’。” 司馬貞 索隱引 宋均 曰:“ 天一 、 太一 , 北極神 之别名。”
(4).太歲的别名。《廣雅·釋天》:“天一……太歲也。”參閱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太歲考上》“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
“天一”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天一”一詞在漢語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層面理解:
一、本義:星名與神名
指“天一星”,屬紫微垣,即天龍座ξ星。《史記·天官書》載:“前列直鬥口三星……陰德,或曰天一。” 古人觀星以察天象,此星被賦予神秘色彩。
在幹支紀年與神煞體系中,“天一”為太歲神的别稱。《淮南子·天文訓》雲:“天神之貴者,莫貴于青龍,或曰天一。” 象征歲星運行對人事的影響。
二、哲學引申:宇宙本源
源于《周易》哲學與五行理論。《尚書·洪範》疏引古緯書:“天一,生水于北。” 此處“天一”代表宇宙初始之氣,與“地六成之”對應,構成“水”的生成邏輯,體現萬物化生的自然觀。
三、文化符號:藏書傳承
明代範欽所建藏書樓“天一閣”,其名取自《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寓意以水克火,護佑典籍。此名沿用至今,成為中華藏書文化的象征。
權威參考來源:
“天一”是一個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因曆史、宗教、哲學等不同語境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文化背景,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白楮白俄羅斯白鹳鸨公标态表彰袹複才女采氣讒臣超超玄箸塵面撤走傳書鴿答允厎定東主防潮飛蓋奉裳衣烽火伏埋概舉怪戾含水量回恩洄水幾案才奸詭餞贈狡兔三穴季代驚黩鏡破钗分觐接侷促屦校苦酒禮儀率事莫是啓述喪梆深徹深謀試翼手號手植樹僞屬于添加廷诤缇籥頹岸晚市甕頭醁五營饷道嫌好道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