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莲的意思、金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莲的解释

[bound feet of a woman] 旧指缠足妇女的小脚

三寸金莲

详细解释

(1).金制的莲花。事本《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 潘妃 行其上,曰:‘此**华也。’”后因以称美人步态之美。 唐 李商隐 《南朝》诗:“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 后蜀 毛熙震 《临江仙》诗:“纵态迷心不足,风流可惜当年。纤腰婉约步金莲。妖君倾国,犹自至今传。”

(2).指女子的纤足。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之二:“玉箸和妆裛,金莲逐步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将 美娘 绣鞋脱下,去其裹脚,露出一对金莲,如两条玉笋相似。”《孽海花》第六回:“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扎腿小脚管的粉红裤,一对小小的金莲。”

(3).指莲座。呈莲花形的佛座。 唐 吕岩 《七言》之九:“水中白雪微微结,火里金莲渐渐生。” 清 孙枝蔚 《题王幼华明府所藏钱贡钟馗嫁妹图》诗:“花疑借神女所佩之幽兰,烛疑剪古佛所坐之金莲。”

(4).见“ 金莲华炬 ”。

(5).指花灯。《宣和遗事》前集:“金莲万盏,撒向天街。”《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金莲开陆海,绕都城。”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金莲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金莲”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1. 缠足女子的代称

    金莲在古代特指缠足女性的小脚,尤以“三寸金莲”为典型。这一习俗始于宋代,缠足后的脚形被文人雅士以“金莲”美称,象征女性纤巧之美。例如清代余怀在《妇人鞋袜辨》中记载:“足之稍小者,莫如吴下,俗称‘三寸金莲’”来源1。缠足文化与中国古代社会审美、礼教密切相关,后因近代思想解放逐渐消亡。

  2. 金色莲花的文学意象

    金莲在佛教与诗词中常指金色莲花,寓意纯洁、神圣。如《法华经》以“金莲台”象征佛陀的庄严法座来源2。唐代诗人李商隐亦在《可叹》中写道“金莲移处任尘生”,以金莲暗喻高洁品格来源3

  3. 戏曲与民俗符号

    在传统戏剧中,“金莲步”是旦角的经典台步,模拟缠足女子行走姿态,成为戏曲程式化表演的一部分来源4。此外,民间传说中“步步生金莲”被赋予吉祥寓意,常见于婚俗装饰。

网络扩展解释

“金莲”是中国古代对女性缠足后的小脚的美称,其含义和文化背景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历史演变

  1. 起源
    “金莲”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南唐时期。据记载,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窅娘以帛缠足,在莲花台上起舞,李煜赞其“步步生莲”,由此将缠足与“金莲”联系起来。这一宫廷风尚逐渐演变为社会习俗,成为女性审美标准。

  2. 尺寸等级
    缠足后的脚按尺寸分为不同等级:

    • 金莲:三寸以内(约10厘米),被视为最美;
    • 银莲:四寸(约13.3厘米);
    • 铁莲:四寸以上则被贬称为“铁莲”或“莲船”。

二、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

  1. 美与身份的象征
    小脚被赋予纯洁、高雅的含义,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意象关联,象征女性品德和姿容。贵族女性以“三寸金莲”彰显身份,民间甚至出现“亮脚会”等习俗,以小脚为择偶标准。

  2. 社会压迫的体现
    缠足过程极其痛苦:女孩从四五岁开始用布带紧裹双足,强行改变骨骼形状,伴随出血、感染等风险,民间有“小脚一双,泪水一缸”的俗语。这一陋习实质是对女性身体的摧残和自由限制。

三、其他延伸含义

  1.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金莲”也用于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如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翠裙鸳绣金莲小”,借小脚代指女性整体美感。

  2. 现代语境中的变化
    随着缠足习俗废除,“金莲”一词逐渐脱离原义,现代多作为历史概念或文学隐喻出现,部分语境中仍保留对女性美的比喻。

四、相关典故

如需进一步了解缠足的具体习俗或历史影响,可参考权威史料或文学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唵叭香安边白鼻子罢癃徧积必也正名孛孛丁补转材异长乐宫阐教搀说秤权村囚单衣倒换得步进步怼险愕梦恩爱放宽烦忧風縫風流座浮金敷佑革刬拱廊彀率国子祭酒河清尖鋭郊菟截翦嶻嶭嗟呀看景生情刊旅快鋭菱华令人喷饭溜平齐大非耦啓户勤实戎韬睿曲三垢伤兵深泉申冤吐气时俊失名竦戎梯附同厕脱出秈粟仙娃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