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旌孝的意思、旌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旌孝的解釋

表彰孝行。《新唐書·忠義傳上·李源》:“夫褒忠,所以勸臣節也;旌孝,所以激人倫也。” 元 劉因 《哭張之傑》詩:“傷心墓頭字,旌孝看他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旌孝是漢語中表示“表彰孝行”的複合詞,由“旌”與“孝”二字構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旌”本指古代用牦牛尾或羽毛裝飾的旗幟,引申為表彰、顯揚之意;“孝”指子女對父母盡心奉養的美德(《漢語大詞典》第9冊)。組合後,“旌孝”特指古代官府或社會對恪守孝道者的公開褒獎,屬于中國封建禮教體系中的重要表彰制度。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禮記·王制》中“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行僞而堅,言僞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衆,殺。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衆,殺。殺,旌孝弟也”,體現先秦時期已将孝行納入社會治理範疇。漢代确立“舉孝廉”制度後,“旌孝”逐漸成為地方官員教化民衆的常規舉措,如《後漢書·百官志》記載縣令需“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務,秋冬集課,上計于所屬郡國”,其中包含旌表孝悌的具體職責。

在實踐層面,旌孝通常以立牌坊、賜匾額、免賦稅等形式呈現。據《宋史·孝義傳》記載,南宋紹興年間,平江府民周某因“母病割股和藥”,朝廷特賜粟帛并立“旌孝坊”。此類記載在明清地方志中尤為多見,如《嘉興府志》載有“孝子張士麟廬墓三年,知府奏請旌表”等案例,反映旌孝制度在基層社會的深遠影響。

注:本文核心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禮記正義》(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及曆代正史禮制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旌孝”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解析


文獻出處與用法

  1. 曆史典籍:

    • 《新唐書·忠義傳》中提到:“旌孝,所以激人倫也”,強調表彰孝行對社會倫理的激勵作用。
    • 元代劉因在《哭張之傑》詩中寫道:“旌孝看他年”,表達對孝行傳承的期許。
  2. 現代用法:

    • 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描述古代社會對孝道的推崇。

相關擴展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邊儲變焦距鏡頭操刀摌削晨參暮省赤腳垂涎觸引定盤針二等幡薄放辟邪侈風號雨泣鳳振剛棱耕獲咶耳皇雄氏火性嘉賜徦爾僵踞交娛精貫白日金門開溜褲裆淩折攣廢慢慢悠悠漫吟緬想凝科泥飾披紅挂彩癖性強見清浮憩宴勸耕缺少人落社長射戟身欠歙漆阿膠石子收挽送女田畼田方天高地遠挽喪唯我論文房四寶無為天下先瞎路賢臣仙閨笑溶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