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辟邪侈的意思、放辟邪侈的詳細解釋
放辟邪侈的解釋
肆意為非作歹。《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趙岐 注:“放溢辟邪,侈於姦利。”亦作“ 放僻邪侈 ”。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人情足於財而無禮以節之,則又放僻邪侈,無所不至。”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讀書》:“院中肄業生……雖所講亦不過俗學,然所汲汲在此,則一切放僻邪侈之事,究竟無暇兼為之。”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邪侈的解釋 亦作“ 邪哆 ”。放佚不正的行為。《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 宋 曾鞏 《<列女傳目錄>序》:
網絡擴展解釋
“放辟邪侈”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指行為放縱、胡作非為,肆意作惡。其中“放”“侈”表示放縱,“辟”“邪”指不正派、不正當的行為。
- 讀音:fàng pì xié chǐ。
出處與背景
- 最早來源: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苟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孟子通過此句強調,若百姓缺乏穩定的道德觀念(恒心),便會肆意作惡。
- 上下文:原文讨論“恒産與恒心”的關系,主張通過保障民生來引導民衆向善,否則可能因貧困而走向犯罪。
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近義詞:為非作歹、肆無忌憚、放僻邪侈(後者為異形詞,意義相同)。
- 示例:
《宋史·程頤傳》引用:“民不知義,複迫困窮,放辟邪侈而入于罪。”
字詞分解
- 放/侈:放縱、放任。
- 辟/邪:通“僻”,指邪僻、偏離正道的行為。
該成語多用于批判道德敗壞或違法亂紀的行為,強調因缺乏約束導緻的堕落,常見于古典文獻及議論性文本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放辟邪侈
放辟邪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消除邪惡和奢侈。下面來介紹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放辟邪侈的拆分部首是方、犬、巾、并,共計15個筆畫。
來源
放辟邪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辭上》。它表達了消除邪惡和奢侈的意思,主張追求正直和簡樸的生活方式。
繁體
放辟邪侈的繁體字為「放闢邪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放辟邪侈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放可以寫作「攵方」,辟可以寫作「辛白刀」,邪可以寫作「邑牙」,侈可以寫作「侖冀」。
例句
1. 他通過節約和勤勞的生活方式放辟邪侈的欲望。
2. 這個社會號召人們放辟邪侈,追求簡約而有品味的生活。
組詞
放縱、辟謠、邪惡、奢侈。
近義詞
除惡務盡、禁欲修身。
反義詞
放縱奢侈、追求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