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al inclination;proclivity] 怪癖的性格
寶玉…又發了癖性。——《紅樓夢》
癖好習性。《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 甄監生 ﹞生來有一件癖性,篤好神仙黃白之術。”《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隻有他那買古董,卻另外成就一種癖性,好好的東西拿去他不買,隻要把東西打破了拿去,他卻出了重價。” 阿英 《海上買書記》:“癖性難除,一有閑暇,總不免心動,要到舊書店走走。”
“癖性”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個人特有的、帶有一定偏執或獨特傾向的習性、嗜好或性格特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癖性”指長期形成的特殊行為模式或性格偏好,常帶有“非常态”或“固執”的意味。例如《紅樓夢》中“寶玉又發了癖性”,體現了人物獨特的性格傾向。該詞強調個體區别于他人的顯著特征,可能涉及生活習慣(如潔癖)、興趣愛好(如收藏癖)或性格特質(如孤僻)。
詞源與用法
與普通習慣的區别
“癖性”更強調行為的強烈程度和持久性,例如《二刻拍案驚奇》中“甄監生笃好神仙黃白之術”,表明其癡迷程度遠超一般興趣,甚至可能影響正常生活。
相關概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紅樓夢》《二刻拍案驚奇》等原著。
癖性(pǐ xìng)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一個人固定的、難以改變的習性或嗜好。癖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獨特的愛好或特殊的行為方式。
根據《康熙字典》,癖性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部首是白(bái),右部首是心(xīn)。總共有13個筆畫。
《癖性》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的記載中,用來描述人們特定的行為和性格。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用來形容人們無法改變的習性或嗜好。
繁體字是「癖性」。
根據古代的書法,「癖性」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癖行」。
1. 他有個癖性,喜歡收集各種古币。
2. 她的癖性是喜歡整理和分類文件。
1. 癖好:指人的喜好或嗜好。
2. 特癖:指一個人的特殊癖好。
癖好、習性、傾向
無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