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石的意思、刻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石的解釋

(1).在石上雕刻。《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東行郡縣,上 鄒嶧山 。立石,與 魯 諸儒生議,刻石頌 秦 德。” 唐 白居易 《蜀路石婦》詩:“後人高其節,刻石像婦形。” 清 龔自珍 《說刻石》:“古者刻石之事有九。” 李季 《菊花石》二:“ 林家灣 前柳成蔭,柳下住着刻石人。”

(2).即石刻。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或石壁等。亦指石雕像或刻于石上的文字、圖畫等。《南史·範雲傳》:“ 雲 以山上有 秦始皇 刻石,此文三句一韻,人多作兩句讀之,并不得韻。”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坡谷前身》:“世傳 山谷道人 前身為女子,所説不一。近見 陳安國 省幹 雲: 山谷 自有刻石,記此事於 涪陵江 石間。”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達夫 遊記說内洞石壁上‘ 唐 宋 人的題名石刻很多,我所見到的,以 慶曆 四年的刻石為最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作為動詞
    指在石頭上雕刻文字或圖案的行為。例如,秦始皇巡遊各地時“刻石頌秦德”,唐代文人将詩文刻于碑石等。

  2. 作為名詞
    指刻有文字、圖畫的碑碣、石壁或石雕像,即“石刻”的别稱。例如《泰山刻石》《會稽刻石》等著名曆史遺存。


二、曆史演變與文化意義

  1. 先秦至秦漢時期
    刻石主要用于記錄重大事件或頌揚功績,如秦始皇東巡刻石紀功,以及先秦石鼓文等。早期刻石多為天然石塊,無固定形制。

  2. 唐代以後
    刻石用途擴展至日常生活,涵蓋帝王诏令、文人遊記、題名等各類文體,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例如唐代郎官石柱題名、禦史台精舍題名等。

  3. 文學與史學價值
    刻石内容為研究曆史人物行迹、文學作品保存提供了實物依據。如唐代文人通過刻石記錄仕宦經曆,部分刻石甚至耗時十餘年完成。


三、典型例子

  1. 《泰山刻石》
    秦始皇東巡時所刻,内容為頌揚秦朝統一功績。
  2. 石鼓文
    春秋戰國時期的碣石文字,現存最早的石刻詩文之一。
  3. 唐代郎官石柱
    開元年間将官員姓名刻于石柱,反映唐代官僚文化與刻石風氣的結合。

四、引申含義

在成語中,“刻石”比喻言行堅定不移,如“刻石之志”形容不可動搖的決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刻石内容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後漢書》等文獻,或查閱金石學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石

刻石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刻"和"石"兩個字。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刻"字的部首是"刀",它有8個筆畫。

"石"字的部首是"石",它有5個筆畫。

刻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刻字是将文字刻在石頭上的一種技藝,這種技藝在古代被廣泛應用于刻寫碑文、匾額、墓志銘等文化遺産上。

刻石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刻石」,與簡體中文寫法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石」字的古代寫法為「石」,它在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隻是筆畫的畫法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刻石"的例句:

"他擁有一雙巧手,能夠精确地刻石。"

"這塊刻石上刻滿了曆史的記憶。"

與"刻石"相關的組詞有:

刻字、石碑、刻文、石刻、碑刻等。

"刻石"的近義詞包括:雕刻、刻畫、刻闆等。

"刻石"的反義詞是:磨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