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惶惶然自顧其影。形容孤苦失望的樣子。 梁啟超 《中國外債史》:“自茲以往,我民歲增二千餘萬之負擔,汲汲顧影,蹙蹙靡騁矣。”
(2).指頻頻地自顧其影。形容洋洋得意的樣子。《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大同日報>緣起》:“﹝有財者﹞一為官則骨化神移,多置嬌妻美妾,多買良田美宅,多役僮僕奴婢,汲汲顧影,隻願快活以了此生,以償前此辛苦,不復有大志。”
“汲汲顧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í jí gù yǐng,包含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孤苦失望
形容惶惶不安、孤寂失落的狀态,常因處境艱難或内心焦慮而頻繁自顧身影。
出處:清·梁啟超《中國外債史》:“自茲以往,我民歲增二千餘萬之負擔,汲汲顧影,蹙蹙靡騁矣。”
例句:清末民初時,百姓面對沉重的賦稅,“汲汲顧影”成為普遍的社會心理寫照。
洋洋得意
指因自滿而頻頻審視自身形象,流露得意之态。
出處:《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有財者)多置嬌妻美妾……汲汲顧影,隻願快活以了此生。”
該成語釋義綜合了《中國外債史》的原始用例,以及詞典和文史資料的擴展分析。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梁啟超著作及相關近代史文獻。
《汲汲顧影》是一個成語,形容人過分關注自己的形象或表現,憂慮自己的形勢、前途和名譽。
《汲汲顧影》是由“氵”、“十”、“目”、“心”、“彡”、“斤”、“矢”、“冖”、“冖”、“厶”組成。
《漢書·楊震傳》:“大臣不汲汲顧影者,生亦何恃?”意思是說一個大臣若沒有顧及自己的前途和名譽,那麼他将無法生存下去。
《濟濟顧影》是《汲汲顧影》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汲汲顧影》的寫法為“彡”、“示”,其它部分與現代寫法相同。
他過于汲汲顧影,總是擔心自己的形象會被他人誤解。
擔心顧影、心神不甯、影響形象
過分在意、瞻前顧後、擔心形象
大膽放手、無所顧忌、不顧形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