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制的意思、結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制的解釋

即結夏。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僧寺結制》:“四月十五日結制,謂之‘結夏’。蓋天下寺院僧尼菴舍,設齋供僧,自此僧人安居禪教律寺院,不敢起單雲遊。”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刹搭掛,謂之‘結夏’,又謂之‘結制’。”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僧尼結夏》:“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禪刹掛褡,謂之結夏,又謂結制。蓋夏乃長養之節,在外行恐傷昆蟲草木,故九十日安居。”參見“ 結夏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結制”是佛教用語中的專有名詞,指僧尼在夏季雨季期間進行的安居修行制度,又稱“結夏”“夏安居”。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釋義

    “結”指集結、約束,“制”指戒律規制,合稱表示僧衆共同遵守的特定時期戒律。《佛學大辭典》記載,“結制”源于梵語“varṣā”,意為雨季安居,漢譯為“結夏”。

  2. 佛教儀軌定義

    據《百丈清規》記載,結制時間為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僧尼停止雲遊,聚居寺院精進修學,每日誦經坐禅,嚴守“不殺生、不妄語、不非時食”等戒律。此制始于印度佛教,唐代道宣律師制定漢地規範。

  3. 曆史演變

    宋代《禅林象器箋》提及,結制後期衍生“解制”儀式,僧人可解除集中修行狀态。明清時期,結制擴展至冬季“結冬”制度,形成全年分階段修行的傳統。

  4. 現代應用

    當代漢傳佛教寺院仍延續結制傳統,如北京龍泉寺、蘇州西園寺等,每年公示安居日程,期間舉辦講經、禅七等活動。該制度被列入《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第三十二條。

  5. 文學引用

    唐代白居易《贈僧五首》中“結制多隨臘,因經說向秋”即描述僧人結制場景,印證該詞在漢語文學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結制”是佛教術語,指僧人進入夏季安居修行的起始階段,又稱“結夏”或“結夏安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結制”指僧尼在農曆四月十五日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安居修行,期間停止雲遊,專注禅修、誦經等活動。這一制度源自佛教戒律,旨在避免夏季外出傷及草木蟲蟻。

  2. 時間與習俗
    根據宋代《夢粱錄》和明代《五雜俎》記載,結制固定在四月十五日,僧人需在寺院内“搭挂”安居,寺院會設齋供僧。至七月十五日結束,稱為“解制”或“解夏”。

  3. 别稱與意義
    因安居期覆蓋整個夏季,故又稱“結夏”。其核心意義是僧衆通過集體修行提升自律性,同時體現佛教對自然生命的尊重(避免雨季外出破壞生态)。

  4. 曆史淵源
    該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古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傳統,傳入中國後逐漸本土化,成為漢傳佛教的重要儀軌之一,曆代文獻如《夢粱錄》均有明确記載。

擴展說明:現代漢傳佛教寺院仍延續結制傳統,部分寺院在此期間舉辦佛學講座或禅修活動。需注意,“結制”一詞偶見于其他語境(如工業術語),但佛教相關釋義為其主流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姊拜寵白夾不見輿薪不詳陳白酬待傳重大耗釣鳌手對比效應幡布反籍蓋藏高照各奔前程給劄光杆司令駻駻酣叫寒霙黑淩橫絲和奏護落堅附檢集腳程季常之懼借誼計局金人機油濟運口香糖昆侖道斂息靈懷立元龍斷眇徂迷童謀人能見度披核歧秀歧異森萃商場上勁商量賞潛暑歲隨肩歲金搨地錢滔涸提刀同寝汙口橫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