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禮記·曲禮上》:“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鄭玄 注:“肩隨者,與之并行差退。”後用“隨肩”表示追隨左右,形影不離。 南朝 梁 蕭統 《七契》:“陶嘉月而結交遊,藉芳辰而宴朋友。望 宜春 以隨肩,入 長楊 以攜手。” 唐 杜甫 《寄嶽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恩榮同拜手,出入最隨肩。” 清 唐孫華 《挽磐庵弟》詩:“出入每隨肩,連柎暎蕚棣。”
(2).客套話。猶言附骥尾、忝陪末列。 清 恽敬 《文昌宮碑陰錄》:“ 敬 以愚瞀隨肩州縣下吏,無以仰輔朝廷之制作。”
(3).朋友;故交。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兩京猶薄産,四海絶隨肩。” 仇兆鳌 注:“薄産,田園久荒。隨肩,故交日替。”
“隨肩”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以下為詳細解釋:
“隨肩”原指與人并行時略微退後跟隨的姿态,出自《禮記·曲禮上》。鄭玄注:“肩隨者,與之并行差退”,即表達一種禮儀上的尊敬态度,後引申為形影不離、始終相伴。
形影不離的跟隨
客套話
指代朋友、故交
“隨肩”從禮儀行為發展為多重語義,既可用于具體場景(如跟隨、陪伴),也可作抽象表達(如謙辭或代指友情),常見于古典文學中。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及杜甫、蕭統等詩文。
隨肩(suí jiān)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跟隨在肩上的東西。隨(suí)是指跟隨、尾隨的意思,肩(jiān)是指人體的肩膀。
隨肩拆分的部首分别是辶和⺼。其中,辶表示行走,⺼表示肉。隨肩的總筆畫數為10劃。
隨肩在《康熙字典》中并沒有單獨收錄,它是根據現代漢語中的使用情況形成的。在繁體字中,隨肩可以寫作「隨肩」。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隨肩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在古籍中,并沒有找到關于隨肩的詳細說明。
1. 她隨肩背了一個大包,看起來很累。
2. 他隨肩挎着吉他,準備去上音樂課。
隨肩沒有形成很多的組詞。但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1. 隨從(suí cóng):跟隨、追隨的人。
2. 肩負(jiān fù):承擔、擔負。
3. 肩膀(jiān bǎng):身體上連接臂的部位。
近義詞:跟隨、尾隨。
反義詞:脫離、背叛。
【别人正在浏覽】